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青海湖的水质分析及其与盐湖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23页 |
1.2.1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1.2.2 16S rRNA基因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1.2.3 嗜盐菌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1.3 微生物群落对湖泊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 | 第23-2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样地及采样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2.1 矿化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2 传统纯培养方法 | 第28-30页 |
2.2.3 高通量测序方法 | 第30-33页 |
3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湖泊细菌、古菌群落组成结构的研究对比 | 第33-53页 |
3.1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姆州诺尔盐湖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 第33-42页 |
3.1.1 基于纯培养方法对姆州诺尔盐湖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 | 第33-37页 |
3.1.2 基于免培养方法对姆州诺尔盐湖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 | 第37-41页 |
3.1.3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湖泊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研究结果的对比 | 第41-42页 |
3.2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运城盐湖古菌群落结构研究 | 第42-49页 |
3.2.1 基于纯培养方法对运城盐湖古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 | 第42-47页 |
3.2.2 基于免培养方法对运城盐湖古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 | 第47-48页 |
3.2.3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湖泊古菌群落组成结构的研究结果的对比 | 第48-49页 |
3.3 讨论 | 第49-51页 |
3.3.1 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3.3.2 姆州诺尔盐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50-51页 |
3.3.3 运城盐湖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青海湖与中国内陆盐湖细菌与古菌群落组成比较研究 | 第53-69页 |
4.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 第53页 |
4.2 青海湖与中国内陆盐湖细菌群落组成比较研究 | 第53-59页 |
4.2.1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53-55页 |
4.2.2 细菌群落结构 | 第55-58页 |
4.2.3 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湖水矿化度、pH和海拔的相关性 | 第58-59页 |
4.3 青海湖与中国内陆盐湖古菌群落组成比较研究 | 第59-63页 |
4.3.1 古菌群落多样性 | 第59-60页 |
4.3.2 古菌群落结构 | 第60-63页 |
4.3.3 古菌群落多样性与湖水矿化度、pH和海拔的相关性 | 第63页 |
4.4 讨论 | 第63-66页 |
4.4.1 青海湖与中国内陆盐湖细菌群落组成比较分析 | 第64-65页 |
4.4.2 青海湖与中国内陆盐湖古菌群落组成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5.1 总结 | 第69-71页 |
5.1.1 不同方法研究细菌、古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比较 | 第69页 |
5.1.2 青海湖与4个盐湖细菌、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比 | 第69-70页 |
5.1.3 青海湖与4个盐湖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70-71页 |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