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灾害及其防治论文

灾害管理中公私伙伴关系框架研究--以芦山地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19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核心概念第19-22页
        二、理论基础第22-24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4-28页
        一、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三、创新之处第26-28页
第二章 灾害管理中构建公私伙伴关系框架必要性分析第28-36页
    第一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需要合作框架第28-30页
        一、矫正市场失灵的需要第28-29页
        二、矫正政府失灵的需要第29页
        三、矫正志愿失灵的需要第29-30页
    第二节 我国灾害管理中公私合作发展趋势亟需合作框架第30-32页
    第三节 合作主体自身发展需要合作框架第32-36页
        一、合作框架是政府履行救灾职责的理性选择第32-33页
        二、合作框架是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第33页
        三、合作框架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选择第33-36页
第三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第36-46页
    第一节 公私伙伴关系代表理论及其局限第36-39页
        一、代表理论第36-38页
        二、代表理论的局限性第38-39页
    第二节 灾害管理中公私伙伴关系框架内容第39-46页
        一、部门类型第40-41页
        二、协议类型第41-42页
        三、伙伴关系类型第42-43页
        四、灾害管理中公私伙伴关系类型第43-46页
第四章 灾害管理中公私伙伴关系现状:基于芦山地震的分析第46-52页
    第一节 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第46-49页
        一、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伙伴关系第47-48页
        二、利用非正式协议相互约束第48页
        三、立足社区重建,确保持续发展第48-49页
    第二节 美丽乡村·公益同行——社会组织合作社区发展计划第49-52页
        一、政府与私营部门联盟间的伙伴关系第50页
        二、利用正式协议与非正式协议相互约束第50-51页
        三、聚焦受灾社区,推动持续发展第51-52页
第五章 中国灾害管理公私伙伴关系的不足及推进路径第52-60页
    第一节 中国灾害管理公私伙伴关系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第52-55页
        一、公私伙伴关系主体类型仍显单一第52-54页
        二、忽视了对公共部门的协议约束第54页
        三、公私伙伴关系战略性仍显不足第54-55页
    第二节 中国灾害管理公私伙伴关系的推进路径第55-60页
        一、完善灾害管理公共政策体系第55-56页
        二、优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灾害管理中的结构关系第56-57页
        三、强化合作主体基于战略优势的灾害参与能力建设第57页
        四、加强合作主体自身灾害管理基础第57-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70页
作者简历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桥文化和良渚文化制陶工艺研究--以马桥遗址出土陶片为例
下一篇: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宁夏地区的发展和影响--以考古实物资料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