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学教学拓展空间的设计研究--以深圳中小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11页 |
1.1.2 教育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4-17页 |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第2章 教学拓展空间理论的研究概述 | 第17-27页 |
2.1 教学拓展空间理论 | 第17-20页 |
2.1.1 教学拓展的概念与定义 | 第17页 |
2.1.2 教学拓展的形式与分类 | 第17-18页 |
2.1.3 空间的内容界定 | 第18-20页 |
2.2 教学形式对教学拓展空间的影响 | 第20-26页 |
2.2.1 核心素养概述 | 第20页 |
2.2.2 核心素养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3 教学形式改变和学生关系 | 第22-23页 |
2.2.4 学生活动对教学拓展空间的要求 | 第23-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学校建筑的校园空间发展 | 第27-39页 |
3.1 教育与学校建筑的变革演进 | 第27-28页 |
3.2 我国中小学建筑的设计演变 | 第28-29页 |
3.3 教育改革对校园空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适应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方式 | 第30-31页 |
3.5 学校空间设计的主题 | 第31-32页 |
3.6 国内外学校实例的拓展空间分析 | 第32-38页 |
3.6.1 新加坡学校教学拓展空间实例 | 第32-34页 |
3.6.2 日本中小学校教学拓展空间实例 | 第34-36页 |
3.6.3 国内中小学教学拓展空间实例 | 第36-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城市中小学教学拓展空间的发展 | 第39-52页 |
4.1 城市中小学校建设环境现状 | 第39-44页 |
4.1.1 城市中小学建设规模要求 | 第39-40页 |
4.1.2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规模要求 | 第40页 |
4.1.3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现状 | 第40-44页 |
4.2 规划布局与教学拓展空间的联系 | 第44-48页 |
4.2.1 分散式布局 | 第44-45页 |
4.2.2 集中式布局 | 第45-46页 |
4.2.3 串联式布局 | 第46-47页 |
4.2.4 围合式布局 | 第47-48页 |
4.3 中小学校教学拓展空间的设计趋势 | 第48-51页 |
4.3.1 教学拓展空间情景化 | 第48-49页 |
4.3.2 教学拓展空间互动化 | 第49页 |
4.3.3 教学拓展空间自然化 | 第49-50页 |
4.3.4 教学拓展空间共享化 | 第50-51页 |
4.3.5 教学拓展空间小型化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的策略研究 | 第52-81页 |
5.1 教学空间拓展策略 | 第52-64页 |
5.1.1 课室教学拓展空间 | 第52-60页 |
5.1.1.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52-53页 |
5.1.1.2 拓展空间分类研究 | 第53-58页 |
5.1.1.3 空间设计策略 | 第58-60页 |
5.1.2 图书教学拓展空间 | 第60-64页 |
5.1.2.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60页 |
5.1.2.2 图书拓展分类研究 | 第60-61页 |
5.1.2.3 空间设计策略 | 第61-64页 |
5.2 公共空间拓展策略 | 第64-79页 |
5.2.1 走廊教学拓展空间 | 第64-70页 |
5.2.1.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65页 |
5.2.1.2 走廊拓展空间形式 | 第65-68页 |
5.2.1.3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策略 | 第68-70页 |
5.2.2 屋顶教学拓展空间 | 第70-73页 |
5.2.2.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71-72页 |
5.2.2.2 屋顶平台设计形式 | 第72-73页 |
5.2.2.3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策略 | 第73页 |
5.2.3 景观庭院教学拓展空间 | 第73-76页 |
5.2.3.1 教学拓展空间活动分析 | 第74页 |
5.2.3.2 庭院设计形式 | 第74-75页 |
5.2.3.3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策略 | 第75-76页 |
5.2.4 架空层教学拓展空间 | 第76-79页 |
5.2.4.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77页 |
5.2.4.2 架空层设计形式 | 第77-78页 |
5.2.4.3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策略 | 第78-79页 |
5.3 社区空间拓展策略 | 第79-80页 |
5.3.1 教学拓展活动分析 | 第79-80页 |
5.3.2 实施策略 | 第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教学拓展空间设计的项目实践 | 第81-94页 |
6.1 教学拓展空间需求的推导和整合 | 第81页 |
6.1.1 由需求到空间的推导设计 | 第81页 |
6.1.2 教学拓展空间系统的整合设计 | 第81页 |
6.2 项目概况与任务说明 | 第81-84页 |
6.2.1 项目概况 | 第81-83页 |
6.2.2 场地分析 | 第83-84页 |
6.2.3 设计理念和目标 | 第84页 |
6.3 宏观设计策略 | 第84-89页 |
6.3.1 适应环境的场地布局 | 第84-85页 |
6.3.2 优化内部功能、交通流线 | 第85-87页 |
6.3.3 注重空间层次性 | 第87-89页 |
6.4 微观拓展设计 | 第89-93页 |
6.4.1 教学拓展空间的适应性 | 第89-90页 |
6.4.1.1 与建筑高度关系 | 第89页 |
6.4.1.2 与教学空间关系 | 第89-90页 |
6.4.2 拓展空间的公共性 | 第90-92页 |
6.4.2.1 与建筑高度关系 | 第90-91页 |
6.4.2.2 与教学空间关系 | 第91-92页 |
6.4.3 拓展空间的社区性 | 第92-9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