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第2章 应急疏散路网连通可靠度修正模型 | 第31-46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2.2 震后疏散路网连通度 | 第32-33页 |
2.3 震后路网连通度基本模型 | 第33-37页 |
2.3.1 路网布局对连通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2 路网连通度模型 | 第36-37页 |
2.4 震后疏散路网连通度修正模型 | 第37-42页 |
2.4.1 震害建筑物破坏倾倒优势方向性 | 第37-40页 |
2.4.2 倾倒方向性规律对路段连通度影响模型 | 第40-41页 |
2.4.3 建筑物倾倒概率估计 | 第41-42页 |
2.4.4 震后路网连通度估算 | 第42页 |
2.5 模型分析与检验 | 第42-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基于连通可靠性的应急交通管制区域确定方法 | 第46-69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46-48页 |
3.2 自然灾害环境下大范围路网交通仿真平台搭建 | 第48-60页 |
3.2.1 突发自然灾害环境下应急疏散时间计算模型 | 第48-52页 |
3.2.2 突发自然灾害环境下道路通行能力折算模型 | 第52-58页 |
3.2.3 基于Trans Modeler的微观应急交通仿真平台搭建 | 第58-60页 |
3.3 基于应急仿真的路网连通可靠度与公路网密度关系模型 | 第60-67页 |
3.3.1 仿真环境搭建 | 第60-62页 |
3.3.2 仿真过程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62-67页 |
3.4 模型检验 | 第67-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自然灾害环境下路网流量预测及运行状态评估 | 第69-96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69-70页 |
4.2 相空间重构 | 第70-71页 |
4.3 交通流多时间尺度可预测性分析 | 第71-73页 |
4.4 基于相点关联的预测模型 | 第73-75页 |
4.4.1 PLR基本原理 | 第73-74页 |
4.4.2 时间序列相似性的度量方法 | 第74-75页 |
4.5 根据预测数据的缺失参数修补方法 | 第75-78页 |
4.5.1 聚类方法的选择 | 第76-77页 |
4.5.2 相似系数计算 | 第77-78页 |
4.6 路网流量预测实例分析 | 第78-86页 |
4.6.1 算法参数选取与优化 | 第78-82页 |
4.6.2 模型性能分析 | 第82-86页 |
4.7 路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 第86-91页 |
4.7.1 初始变量集构建 | 第86-87页 |
4.7.2 基于随机森林的变量筛选 | 第87-88页 |
4.7.3 组合核函数相关向量机的构建 | 第88-90页 |
4.7.4 基于路段状态的路网交通运行态势评估方法 | 第90-91页 |
4.8 路网状态评估实例分析 | 第91-95页 |
4.8.1 数据来源 | 第91页 |
4.8.2 变量筛选 | 第91-92页 |
4.8.3 参数优化 | 第92页 |
4.8.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高速公路的应急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型构建 | 第96-107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96页 |
5.2 应急资源配置与调度 | 第96-98页 |
5.2.1 应急资源配置 | 第96-98页 |
5.2.2 应急资源调度 | 第98页 |
5.3 模型构建 | 第98-101页 |
5.3.1 应急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第99-100页 |
5.3.2 分阶段协作应急救援资源调度模型 | 第100-101页 |
5.4 实例检验与分析 | 第101-106页 |
5.4.1 配置优化模型检验 | 第101-104页 |
5.4.2 分阶段协作调度模型检验 | 第104-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自然灾害环境下应急交通路径优选 | 第107-124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07页 |
6.2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 | 第107-108页 |
6.2.1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的核心思想 | 第107页 |
6.2.2 准用户最优动态交通分配思想 | 第107-108页 |
6.3 双目标应急疏散路径优选技术 | 第108-115页 |
6.3.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109-110页 |
6.3.2 模型求解方法 | 第110-112页 |
6.3.3 仿真案例 | 第112-115页 |
6.4 基于快速目标的应急救援车辆调度及路径优选技术 | 第115-123页 |
6.4.1 基于连通可靠度的带约束K则最优路径算法 | 第115-117页 |
6.4.2 基于交通流理论的物资运送车辆分时段调度模型 | 第117-119页 |
6.4.3 行程时间优化 | 第119页 |
6.4.4 仿真案例 | 第119-12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附录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