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基于营配集成系统的配网台区监控终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监控终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电网基础设施的现状第15-17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终端的功能设计第18-29页
    2.1 监测功能第18-22页
        2.1.1 三相负荷不平衡监测功能第18-19页
        2.1.2 电压监测功能第19页
        2.1.3 电流监测功能第19-20页
        2.1.4 负荷监测功能第20页
        2.1.5 温度监测功能第20页
        2.1.6 开关分合闸监测功能第20-21页
        2.1.7 视频监视功能第21页
        2.1.8 局放监测功能第21页
        2.1.9 数据处理功能第21-22页
    2.2 控制系统功能第22-27页
        2.2.1 智能开关控制功能第23页
        2.2.2 三相不平衡控制功能第23-24页
        2.2.3 线路调压功能第24-26页
        2.2.4 变压器散热功能第26页
        2.2.5 集抄控制功能第26-27页
    2.3 传输网功能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集成终端的硬件组成第29-43页
    3.1 终端的硬件架构第29-37页
        3.1.1 终端的外部硬件架构第29页
        3.1.2 终端的硬件组织第29-30页
        3.1.3 终端的内部硬件架构第30-31页
        3.1.4 各功能模块的硬件第31-33页
        3.1.5 硬件的数据处理第33-37页
    3.2 终端的硬件实现第37-42页
        3.2.1 硬件芯片的选型第37-38页
        3.2.2 硬件结构的实现第38-41页
        3.2.3 电源系统的实现第41-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终端的软件设计第43-51页
    4.1 开发平台及系统管理第43-44页
    4.2 软件功能模块第44-46页
        4.2.1 数据读取模块第44页
        4.2.2 数据识别模块第44页
        4.2.3 数据运算模块第44-45页
        4.2.4 数据存储模块第45页
        4.2.5 显示输出模块第45页
        4.2.6 数据输入模块第45页
        4.2.7 数据上传模块第45页
        4.2.8 控制数据模块第45-46页
    4.3 软件程序设计第46-50页
        4.3.1 类结构图第46-48页
        4.3.2 读取类设计第48-49页
        4.3.3 运算类设计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终端的接口设计第51-57页
    5.1 电源接口的设计第51页
    5.2 母线电流接口设计第51-52页
    5.3 温度监测接口设计第52页
    5.4 变压器散热器控制器接口设计第52-53页
    5.5 开关状态监控测接口设计第53页
    5.6 视频监控接口设计第53页
    5.7 通讯系统的组成第53-56页
        5.7.1 本文研究的通讯系统第54-55页
        5.7.2 接口的组成第55-56页
        5.7.3 接口的硬件选择第56页
    5.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营配集成系统的含接第57-63页
    6.1 营配集成系统第57-60页
        6.1.1 营配集成系统的功能第57-58页
        6.1.2 系统的层分结构分析第58-60页
    6.2 终端据数据接入第60-61页
        6.2.1 终端上传数据规范第60页
        6.2.2 数据与系统功能的对应关系第60-61页
    6.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七章 终端测试第63-68页
    7.1 测试平台第63页
    7.2 精度测试第63-64页
    7.3 营配集成系统测试第64-67页
    7.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8.1 总结第68页
    8.2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件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改性对碳基纳米笼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多取代2-吡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胰腺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