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两种无机缓蚀剂与SDBS复配对304不锈钢缓蚀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不锈钢点蚀机理概括第16-19页
    1.2 不锈钢点蚀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1.3 常用的腐蚀控制方法第21-23页
        1.3.1 改善材料性能第21页
        1.3.2 涂层保护第21页
        1.3.3 电化学保护第21页
        1.3.4 添加缓蚀剂第21-23页
    1.4 不锈钢点蚀常用的缓蚀剂第23-24页
        1.4.1 应用在304不锈钢抑制点蚀作用的无机盐缓蚀剂第23页
        1.4.2 应用在304不锈钢抑制点蚀作用的有机缓蚀剂第23页
        1.4.3 应用在304不锈钢抑制点蚀作用的无机缓蚀剂与有机缓蚀剂复配第23-24页
    1.5 常用的腐蚀研究手段第24-27页
        1.5.1 重量法第24页
        1.5.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第24-25页
        1.5.3 电化学阻抗谱法(EIS)第25-26页
        1.5.4 电化学噪声技术第26页
        1.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第26-27页
        1.5.6 其他研究手段第27页
    1.6 本论文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31页
        1.6.1 本论文的意义第27-28页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溶液体系第31-37页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溶液体系第31-32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页
        2.1.2 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第31-32页
    2.2 制作实验试样第32页
    2.3 实验测试手段第32-33页
        2.3.1 电化学测试第32-33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第33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3页
    2.4 实验数据处理第33-37页
        2.4.1 点蚀电位Eb第34页
        2.4.2 确定自腐蚀电位E_(corr)、自腐蚀电流密度i_(corr)第34-35页
        2.4.3 缓蚀率η的计算第35-37页
第三章 钨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缓蚀剂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第37-63页
    3.1 动电位极化曲线方法对缓蚀剂进行分析第37-51页
        3.1.1 304不锈钢在基础溶液(0.585 g·L~(-1)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分析第37-38页
        3.1.2 基础溶液(0.585 g·L~(-1) NaCl溶液)中添加有机缓蚀剂SDBS对304不锈钢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第38-40页
        3.1.3 基础溶液(0.585 g·L~(-1)NaCl溶液)中添加无机缓蚀剂Na_2WO_4对304不锈钢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第40-43页
        3.1.4 单独添加SDBS钨酸钠时,溶液中缓蚀剂浓度变化对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第43-47页
        3.1.5 无机缓蚀剂Na_2WO_4与有机缓蚀剂SDBS复配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第47-51页
    3.2 24 开路电位(OCP)测试第51-52页
    3.3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钨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浸泡时间对304不锈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第52-57页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和XPS分析第57-60页
    3.5 结论第60-63页
第四章 亚硝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第63-81页
    4.1 动电位极化曲线方法对缓蚀剂进行分析第63-70页
        4.1.1 基础溶液(0.585 g·L~(-1)NaCl溶液)中添加无机缓蚀剂NaNO_2对304不锈钢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第64-66页
        4.1.2 单独添加NaNO_2时,溶液中缓蚀剂浓度变化对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第66-68页
        4.1.3 无机缓蚀剂NaNO_2与有机缓蚀剂SDBS复配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第68-70页
    4.2 24h开路电位(OCP)测试第70-73页
    4.3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钨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浸泡时间对304不锈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第73-78页
    4.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第78-79页
    4.5 结论第79-81页
第五章 总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9页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1-93页
附件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2S/CO2腐蚀环境中原油对不同类型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聚氨酯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