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李以义老师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 第13-2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 李以义老师简介 | 第13页 |
2 痰瘀学说的理论渊源 | 第13-18页 |
2.1 古代医家对痰瘀的认识 | 第14-16页 |
2.2 近现代医家对痰瘀的认识 | 第16页 |
2.3 临床、实验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李以义老师痰瘀证和化痰祛瘀学术思想总结 | 第18-21页 |
1 对痰瘀证病因病机的总结 | 第18页 |
2 重调气机,补气养血 | 第18-19页 |
3 治病求本,重在脾肾 | 第19页 |
4 百病皆生于痰,怪病从痰论治 | 第19-20页 |
5 中西结合,法古创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李以义从痰瘀论治心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第21-26页 |
1 辨治冠心病临床经验总结 | 第21-22页 |
2 辨治病窦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 | 第22-24页 |
3 辨治高血压临床经验总结 | 第24-25页 |
4 常用药物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复脉饮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痰瘀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 第27-3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7-29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8-2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1 分组方法 | 第29页 |
3.2 实验用药 | 第29页 |
3.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9-30页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0页 |
4.1 中医症状总疗效评定标准 | 第30页 |
4.2 心动过缓疗效标准 | 第30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6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7 讨论 | 第34-37页 |
7.1 方药分析 | 第35页 |
7.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5-36页 |
7.3 组方配伍特点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