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探地雷达及相关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15-24页 |
1.2.1 探地雷达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2.2 探地雷达电磁波正演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探地雷达噪声滤除与信号增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4 探地雷达目标回波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5 探地雷达目标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基于探地雷达的无砟轨道病害正演仿真 | 第27-45页 |
2.1 探地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 第27-34页 |
2.1.1 电磁波在低损耗媒质中的传播机理 | 第27-30页 |
2.1.2 电磁波在分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 第30-32页 |
2.1.3 探地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32-34页 |
2.2 探地雷达电磁波传播特性正演模拟 | 第34-43页 |
2.2.1 麦克斯韦差分方程 | 第35-38页 |
2.2.2 无砟轨道典型结构及病害仿真 | 第38-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探地雷达噪声抑制与目标回波增强算法研究 | 第45-72页 |
3.1 探地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 第45-47页 |
3.2 地面直达波抑制算法 | 第47-58页 |
3.2.1 回波信号能量特征表示 | 第47-48页 |
3.2.2 地面直达波及目标回波能量特征表示 | 第48-49页 |
3.2.3 能量自适应目标信号重建 | 第49-51页 |
3.2.4 仿真与现场试验 | 第51-58页 |
3.3 子空间稀疏反褶积的回波信号增强算法 | 第58-70页 |
3.3.1 层间回波信号表示 | 第58-59页 |
3.3.2 反褶积 | 第59-60页 |
3.3.3 子空间稀疏反褶积原理 | 第60-62页 |
3.3.4 快速算法实现 | 第62-63页 |
3.3.5 试验与分析 | 第63-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探地雷达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第72-104页 |
4.1 基于特征融合的钢筋密集结构中波速估计方法 | 第72-86页 |
4.1.1 目标响应曲线模型 | 第72-74页 |
4.1.2 探地雷达目标回波能量模型 | 第74-76页 |
4.1.3 特征融合波速估计原理 | 第76-81页 |
4.1.4 试验与分析 | 第81-86页 |
4.2 探地雷达回波方向性特征提取 | 第86-102页 |
4.2.1 目标回波方向性模型 | 第86-88页 |
4.2.2 地下目标回波方向性分类 | 第88-89页 |
4.2.3 离散曲波变换原理 | 第89-92页 |
4.2.4 目标回波方向性特征提取 | 第92-97页 |
4.2.5 最近邻域分类识别 | 第97-98页 |
4.2.6 现场试验与分析 | 第98-10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5 无砟轨道CA砂浆层空洞病害检测与识别方法 | 第104-129页 |
5.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A砂浆层病害 | 第104-105页 |
5.2 基于方向滤波器的空洞病害检测与识别方法 | 第105-108页 |
5.3 不同钢筋分布模型试验与分析 | 第108-118页 |
5.3.1 单层密集钢筋空洞病害 | 第109-110页 |
5.3.2 双层密集钢筋空洞病害 | 第110-113页 |
5.3.3 现场试验 | 第113-115页 |
5.3.4 随机介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5.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层病害 | 第118-127页 |
5.4.1 CA砂浆层空洞病害正演仿真及处理 | 第118-124页 |
5.4.2 CA砂浆层空洞病害模型试验及处理 | 第124-12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6.1 结论 | 第129页 |
6.2 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6.3 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3-14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