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煤气汇集管压力智能混合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国内外荒煤气汇集管压力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 1.2 智能控制与模糊控制发展 | 第10-12页 |
| 1.2.1 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1页 |
| 1.2.2 模糊控制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3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2. 影响管网压力稳定的因素及耦合原因 | 第15-18页 |
| 2.1 影响荒煤气汇集管压力的因素 | 第15-16页 |
| 2.2 耦合关系分析 | 第16-18页 |
| 2.2.1 负耦合 | 第16-17页 |
| 2.2.2 正耦合 | 第17页 |
| 2.2.3 负耦合与正耦合相互影响 | 第17-18页 |
| 3. 荒煤气汇集管控制对象的建模 | 第18-21页 |
| 4. 荒煤气汇集管压力控制策略 | 第21-39页 |
| 4.1 专家控制理论 | 第21-22页 |
| 4.2 模糊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 4.3 专家控制设计 | 第23-26页 |
| 4.4 模糊解耦控制方案 | 第26-32页 |
| 4.5 焦炉煤气总管机前吸引力设计方案比较 | 第32-33页 |
| 4.6 装煤时荒煤气汇集管压力控制 | 第33-34页 |
| 4.7 托板行程联锁与单孔曲线控制 | 第34-35页 |
| 4.8 焦炉串序管理模块 | 第35页 |
| 4.9 风机控制 | 第35-36页 |
| 4.10 机前煤气总管吸引力调节 | 第36-37页 |
| 4.11 系统安全控制策略 | 第37页 |
| 4.12 系统节能 | 第37-39页 |
| 5. 荒煤气汇集管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47页 |
| 5.1 控制系统结构及组成 | 第39-42页 |
| 5.1.1 上位机监控系统 | 第40页 |
| 5.1.2 DCS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第40-41页 |
| 5.1.3 DCS控制系统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5.1.4 DCS控制系统通讯网络 | 第41-42页 |
| 5.1.5 DCS控制系统供电电源 | 第42页 |
| 5.2 控制系统功能 | 第42-43页 |
| 5.2.1 控制信号检测 | 第42页 |
| 5.2.2 闭环调节 | 第42页 |
| 5.2.3 画面显示功能 | 第42-43页 |
| 5.2.4 键/鼠操作 | 第43页 |
| 5.3 系统实用性、可靠性 | 第43页 |
| 5.4 系统软件 | 第43-45页 |
| 5.4.1 系统应用程序和组态软件 | 第43-44页 |
| 5.4.2 系统软件选型 | 第44-45页 |
| 5.4.3 监控软件程序框图 | 第45页 |
| 5.4.4 软件特点 | 第45页 |
| 5.5 系统运行效果 | 第45-4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