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银企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1 贷款技术的分类研究 | 第12-13页 |
2.1.2 关系型贷款技术的效应研究 | 第13-14页 |
2.1.3 银行规模对关系型贷款的适用性研究 | 第14-15页 |
2.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研究 | 第15-16页 |
2.2.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衡量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3 中小企业融资与关系型贷款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3.1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3.1.1“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第18-19页 |
3.1.2 顺序偏好理论 | 第19页 |
3.1.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9-20页 |
3.2 关系型贷款技术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3.2.1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0页 |
3.2.2 银企关系理论 | 第20-21页 |
3.2.3 小银行优势理论 | 第21页 |
3.3 银企关系制度发展历程及国际经验 | 第21-24页 |
3.3.1 银企关系制度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3.2 银企关系制度的国际经验 | 第22-24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4.2 变量设定 | 第25-28页 |
4.2.1 银企关系变量 | 第25-26页 |
4.2.2 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关键变量 | 第26-27页 |
4.2.3 控制变量设定 | 第27-28页 |
4.3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9-37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2页 |
5.1.1 银企关系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5.1.2 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5.1.3 企业财务特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5.2 相关性检验 | 第32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5.3.1 模型一回归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5.3.2 模型二回归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