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的ISSR遗传差异分析及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样本采集 | 第13页 |
·枇杷叶总基因组DNA提取 | 第13页 |
·提取步骤 | 第13页 |
·浓度与纯度测定 | 第13页 |
·ISSR-PCR扩增体系优化 | 第13页 |
·因子条件筛选 | 第13页 |
·扩增体系优化 | 第13页 |
·引物筛选与PCR扩增 | 第13页 |
·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 第13页 |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 第13页 |
·活性成分与ISSR特征图谱相关性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枇杷叶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5-23页 |
·枇杷叶样本收集与处理 | 第15-18页 |
·实验仪器、试剂与实验用缓冲液 | 第18-19页 |
·仪器 | 第18页 |
·试剂 | 第18页 |
·实验用缓冲液 | 第18-19页 |
·提取方法 | 第19-21页 |
·试剂盒提取法 | 第19页 |
·改良的CTAB提取法 | 第19页 |
·不同提取方法结果 | 第19-20页 |
·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 第20-21页 |
·枇杷叶基因组DNA的吸光度及浓度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第四章 PCR扩增体系优化 | 第23-2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试剂 | 第23页 |
·反应物质的优化 | 第23-27页 |
·模板DNA浓度 | 第23-24页 |
·TaqDNA聚合酶用量 | 第24-25页 |
·引物的用量 | 第25-26页 |
·底物(dNTPs)浓度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引物筛选与PCR扩增 | 第28-37页 |
·引物筛选 | 第28页 |
·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 第28-29页 |
·ISSR-PCR图谱 | 第29-37页 |
第六章 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 第37-40页 |
·遗传相似度 | 第37页 |
·聚类分析 | 第37-40页 |
第七章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 第40-4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0页 |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0-43页 |
·线性关系 | 第40-41页 |
·精密度 | 第41-42页 |
·回收率考察实验 | 第42-43页 |
·样品测定 | 第43-45页 |
第八章 ISSR-PCR图谱与活性成分相关性 | 第45-47页 |
第九章 讨论 | 第47-49页 |
·枇杷叶基因组DNA提取 | 第47页 |
·扩增体系优化 | 第47-48页 |
·引物筛选与PCR扩增 | 第48页 |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 | 第48页 |
·化学成分与遗传分化相关性 | 第48-49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综述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