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洋开发技术设备论文

自升式平台桩土效应与桩腿结构构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载荷计算及结构强度校核方法第15-17页
        1.2.2 疲劳评估方法第17-18页
        1.2.3 桩-土效应第18-19页
        1.2.4 稳性评估方法第19-20页
        1.2.5 其它关键技术第20-21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21-25页
第2章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25-51页
    2.1 桩靴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经验计算方法第25-28页
        2.1.1 Terzaghi地基承载力公式第25-26页
        2.1.2 Meyerhof地基承载力公式第26页
        2.1.3 Hansen和Vesic地基承载力公式第26-27页
        2.1.4 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第27-28页
    2.2 桩靴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第28-45页
        2.2.1 不计基础底面下土体自重的极限承载力第30-39页
            2.2.1.1 主动区单元受力分析第30-31页
            2.2.1.2 被动区单元受力分析第31-32页
            2.2.1.3 过渡区单元受力分析第32-34页
            2.2.1.4 整体单元受力分析第34-39页
        2.2.2 计及基础底面下土体自重的极限承载力第39-44页
            2.2.2.1 地基土自重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第39-40页
            2.2.2.2 地基土自重引起的侧向力力矩第40-43页
            2.2.2.3 被动区地基土自重引起的力矩第43-44页
            2.2.2.4 地基极限荷载引起的力矩第44页
        2.2.3 不计侧向土压力时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第44-45页
        2.2.4 地基极限承载力第45页
    2.3 桩靴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第45-49页
        2.3.1 单层粘性土中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第48页
        2.3.2 单层硅砂土中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第48页
        2.3.3 层状土的失效模式分析第48-49页
            2.3.3.1 层状地基的挤压失效第48-49页
            2.3.3.2 层状地基的穿刺失效第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平台插桩深度计算方法研究第51-73页
    3.1 插桩过程中土体破坏模式研究第51-55页
        3.1.1 整体剪切破坏第51-52页
        3.1.2 局部剪切破坏第52-53页
        3.1.3 冲剪破坏第53-55页
    3.2 插桩深度计算公式修正第55-62页
        3.2.1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第55-56页
        3.2.2 桩靴形状特点的修正第56-59页
        3.2.3 平台插桩计算过程的改进第59-61页
        3.2.4 插桩过程中桩坑深度研究第61-62页
    3.3 插桩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第62-65页
    3.4 插桩过程试验技术研究第65-68页
        3.4.1 试验模型设计第65-66页
        3.4.2 试验过程第66页
        3.4.3 结果对比分析第66-68页
    3.5 实际井位验证第68-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平台拔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第73-101页
    4.1 拔桩阻力分析第73页
    4.2 拔桩阻力计算公式第73-76页
    4.3 拔桩阻力数值计算方法第76-78页
    4.4 冲桩效果分析第78-89页
        4.4.1 吸附力发展过程第79页
        4.4.2 不同持力层的吸附力分析第79-89页
            4.4.2.1 粘性土持力层吸附力及冲桩效果分析第80-87页
            4.4.2.2 砂性土持力层吸附力及冲桩效果分析第87-89页
        4.4.3 冲桩效果第89页
    4.5 典型井位的拔桩阻力计算第89-98页
        4.5.1 公式计算结果分析第89-93页
        4.5.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93-98页
    4.6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5章 桩腿结构选型方法研究第101-127页
    5.1 环境载荷计算方法第101-103页
        5.1.1 风载荷计算方法第101-102页
        5.1.2 波浪载荷计算方法第102-103页
        5.1.3 海流载荷计算方法第103页
    5.2 动态放大因子DAF计算方法第103-106页
    5.3 非线性效应P-△计算第106-107页
    5.4 桩腿结构选型依据第107-111页
        5.4.1 拖航工况第107-108页
        5.4.2 自存工况第108-111页
            5.4.2.1 抗倾稳性校核第109-110页
            5.4.2.2 锁紧装置最大承载能力第110-111页
            5.4.2.3 桩靴最大承载力第111页
            5.4.2.4 桩腿强度校核第111页
    5.5 算例第111-125页
        5.5.1 模型建立第112-113页
        5.5.2 载荷计算第113-118页
        5.5.3 结果分析第118-125页
            5.5.3.1 拖航工况下的结果校核第118-120页
            5.5.3.2 自存工况下的结果校核第120-125页
    5.6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结论第127-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控规层面的连云港民主路片区更新规划研究
下一篇:超声强化人造沸石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