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物理符号含义表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铣刀盘的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铣磨车铣刀盘的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轮廓的拟合与刀片定位点计算 | 第20-29页 |
2.1 加工对象与要求 | 第20-21页 |
2.1.1 加工对象 | 第20页 |
2.1.2 加工区域与加工余量 | 第20-21页 |
2.1.3 加工目标 | 第21页 |
2.2 铣刀轮廓拟合 | 第21-26页 |
2.2.1 铣刀盘的设计轮廓 | 第21-22页 |
2.2.2 刀片的选择 | 第22-24页 |
2.2.3 轮廓拟合 | 第24-26页 |
2.3 刀片定位点的计算 | 第26-28页 |
2.3.1 空间坐标转换 | 第26-27页 |
2.3.2 刀片定位点的坐标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铣刀盘容屑槽设计 | 第29-41页 |
3.1 切屑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3.2 容屑槽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 切屑仿真 | 第33-40页 |
3.3.1 Deform软件简介 | 第33-34页 |
3.3.2 切屑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3.4 容屑槽设计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刀片排布方式研究 | 第41-57页 |
4.1 铣削力计算方法 | 第41-45页 |
4.1.1 铣削要素 | 第41页 |
4.1.2 切削层 | 第41-43页 |
4.1.3 铣削力计算 | 第43-45页 |
4.2 刀片的瞬时铣削力 | 第45-50页 |
4.2.1 切削层厚度 | 第46页 |
4.2.2 单位面积切削力 | 第46-48页 |
4.2.3 切削层宽度 | 第48-49页 |
4.2.4 单个刀片的瞬时铣削力 | 第49-50页 |
4.3 刀片排布方式研究 | 第50-56页 |
4.3.1 铣刀盘的瞬时铣削力 | 第50-52页 |
4.3.2 刀片组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3 刀片倾斜角度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铣刀盘刀体的拓扑优化 | 第57-68页 |
5.1 拓扑优化理论 | 第57-60页 |
5.1.1 基于变密度法的最小柔度拓扑优化准则算法 | 第57-60页 |
5.1.2 拓扑优化迭代流程 | 第60页 |
5.2 刀体的拓扑优化 | 第60-67页 |
5.2.1 刀体的结构 | 第61页 |
5.2.2 刀片铣削力计算 | 第61-62页 |
5.2.3 刀体结构的拓扑优化 | 第62-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录B 铣刀盘工程图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