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国外研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第13-17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第20-24页
   ·相关概念及内涵的界定第20-21页
     ·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第20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第21-22页
     ·经济学理论第21页
     ·生态学理论第21-22页
     ·人口承载力理论第22页
     ·人地系统理论第22页
     ·三种生产理论第22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理论第22-24页
     ·系统论第23页
     ·承载力第23-24页
第3章 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第24-34页
   ·皖江城市带的基本概况第24-25页
   ·经济发展状况第25-28页
     ·经济实力第25-26页
     ·经济结构第26-27页
     ·经济效益第27-28页
   ·社会与人口发展状况第28-30页
     ·人口发展第28-29页
     ·社会发展第29-30页
   ·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第30-34页
     ·资源状况第30-31页
     ·生态环境状况第31-34页
第4章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实证研究第34-47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38页
     ·构建依据第34-35页
     ·构建原则第35-36页
     ·指标结构第36-38页
     ·评价的基本流程第38页
   ·TOPSIS评价方法第38-40页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第40-47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分析第40-42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的演变分析第42-47页
第5章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制约因素第47-52页
   ·经济因素第47-48页
   ·社会因素第48-49页
   ·科技因素第49页
   ·人口因素第49-50页
   ·生态环境因素第50-52页
第6章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第52-57页
   ·经济系统方面第52-53页
   ·社会系统方面第53-54页
   ·科技系统方面第54页
   ·人口系统方面第54-55页
   ·生态系统方面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沪渝两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