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9-10页 |
1.3 制药废水来源、特点及危害 | 第10-12页 |
1.3.1 制药废水来源及特点 | 第10-11页 |
1.3.2 制药废水的危害 | 第11-12页 |
1.4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2页 |
1.4.2 物化处理技术 | 第12-16页 |
1.5 高浓度硫酸盐制药废水物化脱硫技术 | 第16-18页 |
1.5.1 石灰法 | 第16页 |
1.5.2 钙铝复盐法 | 第16-17页 |
1.5.3 混凝法 | 第17页 |
1.5.4 吸附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铁碳-Fenton联合工艺反应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1.1 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2.1.2 Fenton法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2.1.3 铁碳-Fenton联合工艺主要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2 石灰法脱硫工艺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2.1 石灰脱硫原理 | 第20页 |
2.2.2 石灰脱硫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铁碳-Fenton联合实验 | 第22-34页 |
3.1 实验废水来源 | 第22页 |
3.2 实验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主要试剂、仪器 | 第22-23页 |
3.3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3页 |
3.4 铁碳微电解实验 | 第23-28页 |
3.4.1 铁碳微电解正交实验 | 第23-25页 |
3.4.2 铁碳微电解单因素实验 | 第25-28页 |
3.5 Fenton氧化实验 | 第28-33页 |
3.5.1 Fenton氧化正交实验 | 第28-29页 |
3.5.2 Fenton氧化单因素实验 | 第29-33页 |
3.6 本章实验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物化脱硫实验 | 第34-38页 |
4.1 废水来源 | 第34页 |
4.2 实验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主要试剂、仪器 | 第34页 |
4.3 实验内容 | 第34页 |
4.4 绘制硫酸盐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4.5 石灰法脱硫实验 | 第35-37页 |
4.5.1 熟石灰投加量对硫酸根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35-36页 |
4.5.2 反应时间对硫酸根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36-37页 |
4.6 本章实验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工程概况 | 第38-4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5.1.1 废水来源 | 第38页 |
5.1.2 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 第38页 |
5.2 工艺流程及说明 | 第38-40页 |
5.2.1 原有工艺流程 | 第38-39页 |
5.2.2 改造后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5.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第40-41页 |
5.3.1 主要构筑物尺寸 | 第40-41页 |
5.3.2 主要设备及仪表 | 第41页 |
5.4 投资估算 | 第41-4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工程实际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6.1 铁碳-Fenton联合工艺 | 第43-44页 |
6.1.1 铁碳-Fenton联合工艺实际运行结果 | 第43-44页 |
6.1.2 铁碳-Fenton联合工艺实际运行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44页 |
6.2 石灰法脱硫工艺 | 第44-46页 |
6.2.1 石灰法脱硫工艺实际运行结果 | 第44-45页 |
6.2.2 石灰法脱硫工艺实际运行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6.3 ABR的启动与运行 | 第46-48页 |
6.3.1 ABR的启动 | 第46页 |
6.3.2 ABR启动实际运行结果 | 第46-48页 |
6.4 A/O工艺 | 第48-49页 |
6.4.1 A/O池的启动 | 第48页 |
6.4.2 A/O启动实际运行结果 | 第48-49页 |
6.5 运行成本分析 | 第49-5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