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绩效管控及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 | 第17-27页 |
2.1 绩效管控理论体系 | 第17-22页 |
2.1.1 绩效管控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绩效管控的目的 | 第17-18页 |
2.1.3 绩效管控的流程 | 第18-19页 |
2.1.4 绩效管控的方法研究 | 第19-22页 |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 | 第22-26页 |
2.2.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2.2.2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3 平衡计分卡的效用分析 | 第24-25页 |
2.2.4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条件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越城电力集体企业绩效管控概述 | 第27-35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27-28页 |
3.2 绩效管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3.2.1 绩效管控现状 | 第28-30页 |
3.2.2 绩效管控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 运用平衡计分卡开展绩效管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1-34页 |
3.3.1 必要性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控模式构建 | 第35-55页 |
4.1 应用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原则 | 第35-36页 |
4.2 企业战略分析 | 第36-41页 |
4.2.1 企业发展目标 | 第36-37页 |
4.2.2 企业战略定位 | 第37页 |
4.2.3 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7-40页 |
4.2.4 企业战略地图的绘制 | 第40-41页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6页 |
4.3.1 财务层面指标的构建 | 第41-42页 |
4.3.2 顾客层面指标的构建 | 第42-43页 |
4.3.3 内部流程层面指标的构建 | 第43-44页 |
4.3.4 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的构建 | 第44-46页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46-52页 |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4.4.2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 第47-51页 |
4.4.3 绩效评价结果 | 第51-52页 |
4.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控步骤 | 第52-54页 |
4.5.1 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 第52页 |
4.5.2 绩效评价体系的组织实施 | 第52-53页 |
4.5.3 绩效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 第53页 |
4.5.4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绩效管控模式的保障措施及应用意义 | 第55-58页 |
5.1 保障措施 | 第55-56页 |
5.2 应用意义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