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工程与AHP的云南磷建筑石膏缓凝剂优选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来源 | 第12-14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课题研究来源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建筑石膏缓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建筑石膏缓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内建筑石膏缓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2 本文创新点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缓凝剂优选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20-28页 |
2.1 价值工程理论 | 第20-25页 |
2.1.1 价值工程的起源 | 第20页 |
2.1.2 价值工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1.3 价值工程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1.4 价值工程特点 | 第23-24页 |
2.1.5 价值分析和评价 | 第24-25页 |
2.2 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25-27页 |
2.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25-26页 |
2.2.2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2.3 价值工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缓凝剂对云南磷建筑石膏性能影响研究 | 第28-46页 |
3.1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概述 | 第28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28-32页 |
3.2.1 试验器材及材料 | 第29页 |
3.2.2 云南磷石膏预处理 | 第29页 |
3.2.3 云南磷建筑石膏净浆物理及力学性能试验 | 第29-32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3.1 缓凝剂对云南磷建筑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缓凝剂对云南磷建筑石膏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缓凝剂对云南磷建筑石膏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试验数据拟合 | 第35-45页 |
3.4.1 酒石酸缓凝剂 | 第35-38页 |
3.4.2 聚乙烯醇缓凝剂 | 第38-40页 |
3.4.3 骨胶缓凝剂 | 第40-42页 |
3.4.4 硫脲缓凝剂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建立缓凝剂综合评价体系 | 第46-56页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6-47页 |
4.2 建立缓凝剂综合评价体系的步骤 | 第47-48页 |
4.3 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3页 |
4.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48-49页 |
4.3.2 资料的收集 | 第49-50页 |
4.3.3 功能分析 | 第50-53页 |
4.4 确定缓凝剂优选方案的指标评价体系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缓凝剂方案的优选 | 第56-72页 |
5.1 四种缓凝剂方案的确定 | 第56页 |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 第56-60页 |
5.3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6页 |
5.3.1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 第60-62页 |
5.3.2 单层次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 第62-65页 |
5.3.3 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65-66页 |
5.4 各方案功能评价与功能系数的确定 | 第66-69页 |
5.4.1 功能评价 | 第66-67页 |
5.4.2 各缓凝剂方案功能评价 | 第67-68页 |
5.4.3 各方案功能系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5.5 各方案成本系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5.6 各方案价值系数的确定 | 第70-71页 |
5.7 方案的选择 | 第7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与结论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