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12页 |
1.2.3 研究内容及框架体系 | 第12-14页 |
1.2.4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1 国内排屋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2 国外排屋研究动态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解析传统合院式住宅与现代排屋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18-46页 |
2.1 传统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18-33页 |
2.1.1 “合院式”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合院式住宅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2.1.3 我国典型传统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特征 | 第20-30页 |
2.1.4 南、北方典型传统合院式住宅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性 | 第30-32页 |
2.1.5 传统合院式住宅空间结构的优势与不足 | 第32-33页 |
2.2 现代合院式排屋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33-40页 |
2.2.1. 现代排屋外部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 | 第33-35页 |
2.2.2. 现代合院式排屋基本单元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功能 | 第35-39页 |
2.2.3 现代合院式排屋的优势与不足 | 第39-40页 |
2.3 传统合院式住宅空间结构与现代排屋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4页 |
2.3.1 基本空间结构的原型与变型 | 第40-43页 |
2.3.2 单元空间的尺度变化 | 第43-44页 |
2.3.3 人的行为需求关系的变与不变 | 第44页 |
2.3.4 文化与内涵的传承和发展 | 第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利用传统合院式住宅空间结构设计的现代排屋项目实例分析 | 第46-68页 |
3.1 现代合院式排屋规划设计的当代应用 | 第46页 |
3.2 封闭式合院排屋的分析 | 第46-53页 |
3.2.1 封闭式合院排屋的优势与不足 | 第47页 |
3.2.2 典型案例解读 | 第47-53页 |
3.3 半开敞式合院排屋的分析 | 第53-57页 |
3.3.1 半开敞式合院排屋的优势与不足 | 第53页 |
3.3.2 典型案例解读 | 第53-57页 |
3.4 开敞式合院排屋的分析 | 第57-63页 |
3.4.1 开敞式合院排屋的优势与不足 | 第57-58页 |
3.4.2 典型案例解读 | 第58-63页 |
3.5 现代合院式排屋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现代合院式排屋的实践应用——以绿城.云栖玫瑰园项目为例 | 第68-83页 |
4.1 项目概况及定位 | 第68-71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68-70页 |
4.1.2 项目定位 | 第70-71页 |
4.2 项目设计原则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71-81页 |
4.2.1 项目设计原则 | 第71页 |
4.2.2 项目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71-81页 |
4.3 项目反馈 | 第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引用文献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