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陪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陪审制度概述 | 第9-12页 |
(一) 陪审制度的概念及模式 | 第9-10页 |
(二) 陪审制度的价值 | 第10-12页 |
二、民事陪审制度的历史进程 | 第12-14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度的历史进程 | 第12-13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制度的历史进程 | 第13页 |
(三)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进程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民事陪审制度的困境及成因 | 第16-29页 |
一、我国民事陪审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6页 |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16-22页 |
(一) 在法律设定上存在根本隐息 | 第17页 |
(二) 不同部门法规定间缺乏统一性 | 第17-18页 |
(三) 限制性的任命陪审员 | 第18-19页 |
(四) 陪审权力被架空 | 第19-20页 |
(五) 模糊的陪审范围 | 第20-21页 |
(六) 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21-22页 |
三、我国民事陪审制度难题的成因分析 | 第22-29页 |
(一) 客观条件的制约 | 第22-26页 |
(二) 主观认识的偏差 | 第26-29页 |
第3章 我国民事陪审制度的完善 | 第29-37页 |
一、创设民事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 | 第29-30页 |
二、协调民事陪审制度在法律规范内部的一致性 | 第30-31页 |
三、完善陪审员选任机制 | 第31-32页 |
四、保证陪审员的独立行使审判权 | 第32-34页 |
五、明确民事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六、健全陪审员管理模式 | 第35-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