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车辆电磁兼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2 车辆载体平台上天线电磁兼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电磁兼容仿真软件介绍及其算法分析 | 第23-29页 |
2.1 电磁兼容仿真软件的介绍 | 第23-24页 |
2.2 电磁计算方法介绍 | 第24-26页 |
2.2.1 时域有限积分法 | 第24-25页 |
2.2.2 有限元法 | 第25-26页 |
2.2.3 传输线矩阵法 | 第26页 |
2.3 目标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车辆电磁模型建立 | 第29-37页 |
3.1 车体建模方法分析 | 第29-31页 |
3.2 车体建模处理软件介绍 | 第31-34页 |
3.2.1 CAE前处理软件介绍 | 第31页 |
3.2.2 ANSA软件在电磁仿真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3.3 车辆电磁建模分析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车载天线电磁兼容性研究分析 | 第37-127页 |
4.1 天线基本理论 | 第37-39页 |
4.1.1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及方向图参数 | 第37页 |
4.1.2 天线的输入阻抗 | 第37-38页 |
4.1.3 天线的极化 | 第38页 |
4.1.4 天线的增益 | 第38-39页 |
4.2 车载天线方向图分析 | 第39-97页 |
4.2.1 一号天线方向图的研究 | 第39-67页 |
4.2.2 二号天线方向图的研究 | 第67-78页 |
4.2.3 三号天线方向图的研究 | 第78-93页 |
4.2.4 五号天线方向图的研究 | 第93-97页 |
4.3 车载天线间耦合度分析 | 第97-107页 |
4.3.1 天线间耦合度理论分析 | 第97-99页 |
4.3.2 车载天线耦合度计算方法讨论 | 第99-100页 |
4.3.3 车辆模型坐标系的建立 | 第100页 |
4.3.4 同类型天线之间的耦合度分析 | 第100-104页 |
4.3.5 同类型天线间距对其耦合度影响分析 | 第104-107页 |
4.4 车载天线布局分析 | 第107-119页 |
4.4.1 各天线性能及布局位置分析 | 第107-109页 |
4.4.2 各天线预布局 | 第109-111页 |
4.4.3 布局方案分析 | 第111-113页 |
4.4.4 各方案中天线间的耦合度分析与比较 | 第113-119页 |
4.5 典型磁场和电场对天线影响的分析 | 第119-125页 |
4.5.1 战场电磁环境的特点 | 第119页 |
4.5.2 外来辐射源分类 | 第119-122页 |
4.5.3 外来辐射源对车载设备的干扰仿真 | 第122-12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