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三)社会分化的内涵第13-15页
一、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分工第15-24页
    (一)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工产生的基础第15-18页
        1.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第16页
        2.稳定的物质资料来源第16-17页
        3.相对发达的精神文化第17-18页
    (二)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工的表现第18-24页
        1.农业、渔猎与手工制造业的分工第18-19页
        2.手工制造业中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工第19-21页
        3.社会管理系统中权力的分工第21-24页
二、红山文化中晚期的聚落形态与社会分化第24-34页
    (一)红山文化中晚期的聚落形态第24-27页
        1.单一聚落第25页
        2.环壕聚落第25-26页
        3.聚落群第26-27页
    (二)聚落分化反映的社会分化第27-31页
        1.聚落规模大小的分化第28-29页
        2.聚落职能的分化第29-30页
        3.聚落层级分化第30-31页
    (三)东北地区聚落形态的历时性演变与早期国家雏形第31-34页
三、红山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宗教与社会分化第34-46页
    (一)早期巫师的产生与发展第34-37页
        1.社会群体需求及对巫术的笃信是巫师角色产生的基础第34-36页
        2.社会分工的出现推动了巫师角色的发展第36-37页
    (二)与原始宗教相关的红山文化遗存第37-40页
        1.主要宗教祭祀遗迹第37页
        2.主要宗教祭祀遗物第37-40页
    (三)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宗教的发展第40-46页
        1.祭祀对象多样化第40-42页
        2.祭祀场所固定化第42-43页
        3.祭祀人员专门化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汉与匈奴关系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下一篇:秦授田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