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综述一 功能性腹泻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1. 功能性腹泻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2. 功能性腹泻常见的治疗方法 | 第18-20页 |
3. 小结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综述二 功能性腹泻相关脑肠肽的研究 | 第24-29页 |
1. 脑肠肽的概念 | 第24页 |
2. 相关脑肠肽的研究 | 第24-26页 |
3. 小结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前言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第31-43页 |
研究一 中医学对功能性腹泻的认识 | 第31-37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 中医学对功能性腹泻病名的认识 | 第32-33页 |
3. 中医学对功能性腹泻病位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3-35页 |
4. 中医学对功能性腹泻治则的认识 | 第35-36页 |
5. 小结 | 第36-37页 |
研究二 功能性腹泻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 第37-43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2. 基于临床症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3. 基于病因病机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3-91页 |
研究一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 第43-52页 |
实验一 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 | 第43-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实验二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45-4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研究二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的制备与原代培养 | 第52-62页 |
实验一 模型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制备与原代培养 | 第52-5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实验二 模型大鼠离体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制备与原代培养 | 第57-6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研究三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2-91页 |
实验一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62-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实验二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64-6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5-68页 |
实验三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细胞上清脑肠肽含量的影响 | 第68-7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9-76页 |
实验四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的脑肠肽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6-8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7-7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9-85页 |
讨论 | 第85-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103页 |
附录1: ELISA浓度标准曲线 | 第97-100页 |
附录2: Real-time PCR实验扩增曲线及溶解曲线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