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邃生平及绘画艺术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序言 | 第8-9页 |
| 一、生卒年 | 第9页 |
| 二、程邃生平交游考证 | 第9-39页 |
| (一) 早年往来奔走 | 第10-14页 |
| 1、陈继儒 | 第12-13页 |
| 2、黄道周 | 第13-14页 |
| 3、杨廷麟 | 第14页 |
| (二) 扬州交游圈 | 第14-23页 |
| 1、与诗文之友 | 第14-15页 |
| (1) 《萧然吟》相关人物 | 第14-15页 |
| 2、与画家、收藏家 | 第15-20页 |
| (1) 与张恂 | 第16-17页 |
| (2) 与查士标 | 第17页 |
| (3) 与弘仁 | 第17页 |
| (4) 周亮工与《印人传》相关记载 | 第17-20页 |
| 3、与贰臣 | 第20-21页 |
| (1) 与钱谦益 | 第20-21页 |
| (2) 与程正揆 | 第21页 |
| 4、与仕清文人 | 第21-23页 |
| (1) 与曹溶 | 第21页 |
| (2) 与龚鼎孳 | 第21-22页 |
| (3) 与王士禄、士祜、士祯兄弟 | 第22-23页 |
| (三) 晚年移居南京 | 第23-24页 |
| (四) 遗民气节 | 第24-39页 |
| 1、遗民 | 第24-26页 |
| 2、与姜垓 | 第26-39页 |
| 三、山水画艺术 | 第39-51页 |
| (一) 画学师承 | 第39-44页 |
| 1、早期绘画继承巨然、董其昌 | 第39-41页 |
| 2 、审美取向的形成 | 第41-44页 |
| (二) 技法成熟阶段 | 第44-45页 |
| 1、王蒙画风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三) 绘画风格的转变 | 第45-47页 |
| 1、程邃与“新安画派” | 第45-46页 |
| 2、形式化的创造——以《为查梅壑画秋山图》为例 | 第46-47页 |
| (四) 书法与绘画的独创 | 第47-48页 |
| 1、题字与绘画的融合 | 第48页 |
| 2、自我风格的完成 | 第48页 |
| (五) 晚年成就 | 第48-51页 |
| 1、用墨转变的相关问题 | 第48-50页 |
| 2、与龚贤 | 第50-51页 |
| 3、程邃绘画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 第51页 |
| 结论 | 第51页 |
| 附录 | 第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