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广西书法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基础 | 第10-19页 |
(一) 历史文化资源 | 第10-12页 |
(二) 当代广西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 | 第12-16页 |
1、书法基础技法教学的普及 | 第12-14页 |
2、全国书坛关注的转型期大事 | 第14-15页 |
3、技法的专业化训练及成绩 | 第15页 |
4、群体创作及网络平台的应用 | 第15-16页 |
(三) "广西现象"及现实意义 | 第16-19页 |
1、"广西现象"回顾 | 第17页 |
2、"广西现象"的成功经验 | 第17-19页 |
二、"八桂书风"解读 | 第19-23页 |
(一) "八桂"及其文化特征 | 第19-20页 |
(二) "八桂书风"的文化品牌建设 | 第20页 |
1、"八桂书风"的提出 | 第20页 |
2、"八桂书风"概念与特征 | 第20页 |
(三) "八桂书风"的理论研究成果 | 第20-23页 |
1、学术文章的集中刊发 | 第20-21页 |
2、书学研讨会的推动意义 | 第21-23页 |
三、"八桂书风"建构的意义与价值 | 第23-29页 |
(一) "八桂书风"建构的历史意义 | 第23-25页 |
1、有利于广西特色历史文化复原与激活 | 第23页 |
2、有利于广西书法可持续发展 | 第23-24页 |
3、有利于广西文化产业发展 | 第24-25页 |
(二) "八桂书风"建构的现实价值 | 第25-29页 |
1、对"桂学"建设的推动作用 | 第25-26页 |
2、凝聚艺术家的核心作用 | 第26-27页 |
3、对人的精神价值的提升作用 | 第27-29页 |
四、"八桂书风"建构的方式与途经 | 第29-40页 |
(一) 挖掘本地域的传统资源 | 第29-32页 |
(二) 建构自己特色的艺术范式 | 第32-33页 |
(三) 学术关注与媒体作用 | 第33-35页 |
(四) 理论的先导意义 | 第35-37页 |
(五) 整合与提高书法创作水平 | 第37-38页 |
(六) 重视艺术创新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