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丙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41页
   ·PP概述第13-14页
     ·PP的历史与发展第13-14页
     ·PP的特点与应用第14页
   ·PP的接枝改性第14-22页
     ·接枝单体第15-16页
     ·溶液接枝法第16-17页
     ·熔融接枝法第17-18页
     ·固相接枝法第18-19页
     ·悬浮接枝法第19页
     ·超声接枝法第19-21页
     ·辐射接枝法第21-22页
     ·其他接枝法第22页
   ·Sol-gel反应第22-27页
     ·水体系Sol-gel反应第23-25页
     ·非水体系Sol-gel反应第25-26页
     ·TEOS-甲酸二元非水Sol-gel反应第26-27页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35页
     ·共混法第27-29页
     ·原位聚合法第29-30页
     ·插层复合法第30-31页
     ·复合膜法第31-32页
     ·种子乳液聚合法第32页
     ·超声波法第32-33页
     ·Sol-gel法第33-35页
   ·无机纳米刚性粒子对聚合物的增韧增强机理第35-39页
     ·物理化学作用增韧增强机理第36页
     ·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增韧增强机理第36-37页
     ·微裂纹化增韧增强机理第37页
     ·临界基体层厚度增韧机理第37-38页
     ·纳米SiO_2 诱导基体屈服形变机理第38页
     ·纳米SiO_2 引发终止微裂纹机理第38页
     ·纳米SiO_2 诱导PP结晶改变机理第38-39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9-41页
第三章 MAH对PPw的功能化接枝改性第41-81页
   ·前言第41页
   ·实验部分第41-48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41-43页
     ·实验方法第43-44页
       ·熔融超声接枝第43页
       ·悬浮超声接枝第43页
       ·预辐射-溶液接枝第43-44页
       ·悬浮体系共辐射接枝第44页
       ·产物后处理第44页
     ·测试与表征第44-48页
       ·MAH的G和G_E值的测定第44-45页
       ·粘度测定第45-47页
       ·FTIR表征结构第47页
       ·~(13)C NMR表征结构第47页
       ·DSC表征热性能第47页
       ·XRD表征结晶结构第47页
       ·DLS表征悬浮体系的粒径及其分布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79页
     ·熔融超声引发MAH对PPw的接枝第48-54页
       ·接枝产物FTIR分析第48页
       ·接枝产物~(13)C NMR分析第48-50页
       ·MAH接枝PPw的机理分析第50页
       ·MAH单体含量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50-51页
       ·超声强度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51页
       ·PPw的ηr值和G值的关系第51-52页
       ·接枝产物XRD分析第52-54页
       ·接枝产物DSC分析第54页
     ·悬浮超声引发MAH对PPw的接枝第54-57页
       ·实验参数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54-55页
       ·接枝产物FTIR分析第55页
       ·超声对PPw分子的降解作用第55-57页
     ·PPw的预辐射-溶液接枝第57-63页
       ·实验参数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57-60页
       ·MAH单体投料方式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60-61页
       ·PPw预辐射后保存时间对G值的影响第61-62页
       ·接枝产物FTIR分析第62-63页
     ·悬浮体系共辐射引发MAH对PPw的接枝第63-66页
       ·悬浮体系的制备及表征第63-64页
       ·接枝产物FTIR分析第64页
       ·辐射总剂量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64-65页
       ·MAH含量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65-66页
     ·MAH对PPw接枝的各方法比较、改进与优化第66-79页
       ·G值测定的优化改进第66-67页
       ·第二单体St对G和G_E值的影响第67-70页
       ·接枝产物FTIR比较第70页
       ·接枝产物DSC比较第70-73页
       ·辐射对PPw-二甲苯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第73-74页
       ·添加剂对PPw-二甲苯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第74-75页
       ·添加剂对共辐射所得PPw-g-MAH-二甲苯体系[η] 的影响第75-76页
       ·添加剂对接枝产物G和G_E值的影响第76-78页
       ·辐射引发MAH接枝PPw的机理研究第78-79页
       ·MAH对PPw接枝的各方法比较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粉体路线制备PP/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第81-102页
   ·前言第81-82页
   ·实验部分第82-85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82-83页
     ·实验方法第83-84页
       ·PP/PPw-g-MAH/Si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3页
       ·PP/PPw-g-MAH/SiO_2-g-KH560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3-84页
     ·测试与表征第84-85页
       ·FTIR表征结构第84页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第84页
       ·SEM表征形貌结构第84-85页
       ·XRD表征结晶结构第85页
       ·DSC表征热性能第85页
       ·POM表征微晶形态第85页
   ·结果与讨论第85-100页
     ·PP/PPw-g-MAH/Si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表征第85-94页
       ·复合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复合体系的设计第85-86页
       ·纳米复合材料FTIR分析第86-87页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87-90页
       ·纳米复合材料SEM分析第90-91页
       ·纳米复合材料XRD分析第91-92页
       ·纳米复合材料DSC分析第92-94页
       ·纳米复合材料POM分析第94页
     ·PP/PPw-g-MAH/SiO_2-g-KH560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表征第94-100页
       ·复合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复合体系的设计第94-97页
       ·复合母料FTIR分析第97页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97-99页
       ·纳米复合材料SEM分析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溶胶路线制备PP/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第102-138页
   ·前言第102-103页
   ·实验部分第103-108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第103页
     ·实验方法第103-106页
       ·TEOS-甲酸二元非水Sol-gel反应研究第103页
       ·EPR-g-MAH 和PPw-g-KH570 的制备第103页
       ·PP/EPR-g-MAH/SiO_2-g-KH560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3-105页
       ·PP/PPw-g-KH570/Si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5-106页
     ·测试与表征第106-108页
       ·Sol-gel反应前期动力学进程表征第106-107页
       ·FTIR表征结构第107页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第107页
       ·SEM表征形貌结构第107页
       ·DSC表征热性能第107-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36页
     ·TEOS-甲酸非水Sol-gel反应研究第108-118页
       ·TEOS-甲酸非水Sol-gel反应机理第108-109页
       ·TEOS-甲酸非水Sol-gel反应前期动力学表征第109-114页
       ·TEOS-甲酸非水Sol-gel反应影响因素第114-115页
       ·添加剂和溶剂对TEOS-甲酸非水Sol-gel反应的影响第115-118页
     ·PP/EPR-g-MAH/SiO_2-g-KH560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表征第118-129页
       ·复合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复合体系的设计第118-120页
       ·复合母料FTIR分析第120-121页
       ·纳米复合材料DSC分析第121-124页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124-128页
       ·纳米复合材料SEM分析第128-129页
     ·PP/PPw-g-KH570/Si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表征第129-136页
       ·复合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复合体系的设计第129-131页
       ·复合母料FTIR分析第131-132页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132-133页
       ·纳米复合材料SEM分析第133页
       ·纳米复合材料DSC分析第133-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受限水热容和无规聚苯乙烯玻璃化转变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低维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控制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