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UPFC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UPFC国内外工程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UPFC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6-35页 |
| 2.1 现代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潮流控制的方法 | 第16-22页 |
| 2.1.1 传统型FACTS控制输电线路潮流的方法 | 第16-19页 |
| 2.1.2 基于VSC的输电线路的潮流的控制方法 | 第19-22页 |
| 2.2 UPFC的总体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2-25页 |
| 2.2.1 UPFC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 2.2.2 UPFC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 2.3 UPFC的数学模型 | 第25-34页 |
| 2.3.1 UPFC的稳态数学模型 | 第25页 |
| 2.3.2 UPFC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25-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基于分组多重化技术的UPFC仿真 | 第35-55页 |
| 3.1 基于分组多重化技术的UPFC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5-45页 |
| 3.1.1 移相变压器(Phase Shifted Transformer,PST)介绍 | 第35-39页 |
| 3.1.2 TNPC型三电平换流装置运行特性介绍及其仿真研究 | 第39-43页 |
| 3.1.3 分组多重化技术介绍 | 第43-45页 |
| 3.2 基于分组多重化技术的UPFC的控制策略 | 第45-47页 |
| 3.2.1 并联侧STATCOM控制系统结构研究 | 第45-46页 |
| 3.2.2 串联侧SSSC控制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 3.3 基于分组多重化技术的UPFC的调制策略 | 第47-48页 |
| 3.4 基于分组多重化技术的UPFC的仿真分析 | 第48-54页 |
| 3.4.1 UPFC串、并联侧输出波形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3.4.2 UPFC潮流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4.基于MMC的UPFC(MMC-UPFC)研究 | 第55-65页 |
| 4.1 MMC-UPFC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5-57页 |
| 4.1.1 MMC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5-57页 |
| 4.1.2 MMC工作原理 | 第57页 |
| 4.2 MMC动态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57-60页 |
| 4.2.1 MMC的动态模型 | 第58-59页 |
| 4.2.2 MMC控制策略 | 第59-60页 |
| 4.3 MMC的调制策略 | 第60-62页 |
| 4.3.1 适用于MMC的CPS-PWM方法 | 第60-61页 |
| 4.3.2 适用于MMC的最近电平逼近调制方法 | 第61-62页 |
| 4.4 MMC-UPFC并联侧仿真研究 | 第62-64页 |
| 4.4.1 MMC整流模式仿真 | 第62-63页 |
| 4.4.2 MMC无功补偿模式(MMC-STATCOM)仿真 | 第63-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MMC型换流装置样机装置设计与研究 | 第65-70页 |
| 5.1 MMC子模块结构设计及技术参数选取 | 第65-66页 |
| 5.2 主电路设计及Arm电抗器参数选取 | 第66-68页 |
| 5.2.1 主电路设计 | 第66-67页 |
| 5.2.2 Arm电抗器参数选取 | 第67-68页 |
| 5.3 MMC型换流装置控制设计 | 第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70页 |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