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磷的土壤化学 | 第11-12页 |
1.2.1.1 土壤中磷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 第11页 |
1.2.1.2 土壤因素对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 第11页 |
1.2.1.3 不同施磷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磷的生理生化作用 | 第12页 |
1.2.3 磷素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1 水肥耦合对烟草的影响 | 第12页 |
1.2.3.2 磷素对烟草根系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3 磷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页 |
1.2.3.4 磷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3页 |
1.2.4 磷素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4.1 磷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4.2 磷素对烤烟产量的影响 | 第14页 |
1.2.4.3 磷素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1.2.5 烤烟氮磷钾分配 | 第14-15页 |
1.2.6 罗平植烟土壤磷含量状况及土壤过高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5-18页 |
1.2.6.1 罗平植烟土壤磷含量状况 | 第15页 |
1.2.6.2 烟油轮作对植烟土壤磷素的累积 | 第15-16页 |
1.2.6.3 土壤磷素过高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2章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第18-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试验地简介 | 第18页 |
2.1.2 供试品种 | 第18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1.4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5 统计与分析 | 第20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0-31页 |
2.2.1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生育期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2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烤后烟叶物理指标的影响 | 第22-24页 |
2.2.3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4-29页 |
2.2.3.1 总糖、还原糖及两糖差 | 第24-26页 |
2.2.3.2 总氮、烟碱及氮碱比 | 第26-27页 |
2.2.3.3 钾、氯及钾氯比 | 第27-28页 |
2.2.3.4 淀粉 | 第28-29页 |
2.2.4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色素、多酚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5 不同磷肥类型及施磷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31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1-34页 |
2.3.1 不同磷肥种类及施磷量对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不同磷肥种类及施磷量对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32页 |
2.3.3 不同磷肥种类及施磷量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不同磷肥种类及施磷量对色素、多酚的影响 | 第33页 |
2.3.5 不同磷肥种类及施磷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33-34页 |
第3章 氮磷互作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第34-4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34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参照第2章) | 第35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5-45页 |
3.2.1 氮磷互作对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氮磷互作对物理指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氮磷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8-43页 |
3.2.4 氮磷互作对色素、多酚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5 氮磷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45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3.3.1 氮磷互作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 | 第45页 |
3.3.2 不同磷肥配比对烤烟物理指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 氮磷互作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46页 |
3.3.4 氮磷互作对色素、多酚的影响 | 第46页 |
3.3.5 氮磷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7-49页 |
4.1 结论 | 第47-48页 |
4.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48页 |
4.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