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和家族成员异质性 | 第11-12页 |
| ·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 | 第11页 |
| ·人乳头瘤病毒的结构和家族成员异质性 | 第11-12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 | 第12-21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的结构 | 第12-13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的结合元件 | 第13-14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的功能 | 第14-21页 |
| ·对P53的抑制 | 第14-15页 |
| ·对G-蛋白信号的调节 | 第15-16页 |
| ·调节免疫识别 | 第16页 |
| ·凋亡的阻断 | 第16-18页 |
| ·诱导端粒酶活性 | 第18-20页 |
| ·染色体稳定性介导 | 第20页 |
| ·扰乱细胞的粘附,极性和上皮分化 | 第20-21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截短体(HPV E6~*) | 第21-23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截短体(HPV E6~*)的产生 | 第21-22页 |
| ·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截短体(HPV E6~*)的功能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2章 HPV18 E6蛋白截短体(HPV18 E6*)的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 | 第24-39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细胞,菌株与质粒 | 第24-25页 |
| ·微生物培养基 | 第25页 |
| ·实验溶液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 ·Trizol法抽提HeLa细胞总RNA | 第26页 |
| ·RNA反转录 | 第26页 |
| ·HPV18 E6~*、HPV18 E6~*R9和HPV18 E6~*TAT基因序列的获取 | 第26-27页 |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 ·DNA产物纯化,DNA电泳胶回收 | 第27页 |
|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27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28页 |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8页 |
| ·质粒提取 | 第28页 |
| ·质粒PCR,菌落PCR,菌液PCR | 第28-29页 |
| ·细菌培养及菌种保藏 | 第29页 |
| ·重组质粒构建及目的基因测序 | 第29页 |
| ·HPV18 E6~*基因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 ·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30页 |
| ·在不同诱导温度下不同IPTG浓度对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形式的影响 | 第30页 |
| ·包涵体的变复性 | 第30页 |
| ·蛋白样品的Tris-甘氨酸SDS-PAGE分析 | 第30页 |
|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HPV18 E6~*编码基因的扩增 | 第31-34页 |
| ·HPV18 E6~*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 ·HPV18 E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 ·HPV18 E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优化 | 第36-37页 |
| ·重组HPV18 E6~*的纯化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可跨膜HPV18 E6蛋白截短体(HPV18 E6*)克隆、表达与纯化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重组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 | 第39-40页 |
| ·重组蛋白的硫酸铵粗纯化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 ·HPV18 E6~*R9和HPV18 E6~*TAT基因的扩增 | 第40-42页 |
| ·可跨膜HPV18 E6~*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 ·可跨膜HPV18 E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3-44页 |
| ·可跨膜HPV18 E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优化 | 第44-45页 |
| ·可跨膜HPV18 E6~*的纯化 | 第45-47页 |
| ·可跨膜HPV18 E6~*的硫酸铵纯化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重组HPV-18 E6截短体(E6~*)蛋白的跨膜及抑癌效果初探 | 第49-56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 ·细胞株 | 第49页 |
| ·仪器 | 第49页 |
| ·试剂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 ·细胞复苏 | 第50页 |
| ·细胞传代 | 第50页 |
| ·细胞冻存 | 第50页 |
| ·FITC标记蛋白 | 第50-51页 |
| ·检测FITC标记蛋白跨膜 | 第51页 |
|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51页 |
| ·AO/EB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 第51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 第51-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 ·重组HPV-18 E6截短体蛋白的跨膜效果分析 | 第52-53页 |
| ·重组HPV-18 E6截短体蛋白对Hela细胞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的促细胞凋亡效应 | 第54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蛋白对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