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软件公司知识分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图目录第7-8页
表目录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知识分享系统的背景第9-11页
     ·知识分享的意义第9-10页
     ·项目背景第10-11页
     ·项目优势第11页
   ·知识分享系统的愿景第11-14页
     ·知识的累积第12页
     ·知识的传播第12-13页
     ·知识的深入与创新第13-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领域综述第15-28页
   ·知识分享系统综述第15-24页
     ·知识分享系统及其平台综述第15-20页
     ·主流平台的对比第20-24页
   ·信誉机制模型综述第24-27页
     ·有认证中心信誉机制模型第25页
     ·无认证中心信誉机制模型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知识分享系统的需求与设计第28-39页
   ·知识形式第28-32页
     ·论坛第30页
     ·博客第30-31页
     ·百科第31页
     ·模板化的内容第31页
     ·项目组区域第31-32页
     ·知识形式共有需求第32页
   ·知识标签第32-33页
   ·全文检索第33页
   ·文档库第33-35页
   ·邮件订阅与发布第35-36页
   ·评价体系第36-37页
   ·用户管理第37页
   ·权限管理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知识分享系统的实现第39-53页
   ·平台选取第39-43页
     ·平台选取标准第39页
     ·Drupal平台优势第39-43页
   ·核心功能的实现第43-50页
     ·论坛第43-44页
     ·百科第44-45页
     ·文档库第45-47页
     ·权限管理第47-48页
     ·全文检索第48-50页
   ·其他功能的实现第50-52页
     ·知识标签第50-51页
     ·邮件订阅与发布第51-52页
     ·用户评价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知识分享系统信誉机制第53-68页
   ·知识分享系统信誉机制的设计第53-54页
   ·基于组群的无中心信誉机制模型第54-57页
     ·双层信誉结构第54-55页
     ·组群内用户间信誉记录的计算方法第55页
     ·组群中用户的加入与删除第55-56页
     ·组群之间信誉记录的计算方法第56-57页
   ·实验与分析第57-65页
     ·知识分享系统中评价模块的实现第57-58页
     ·无恶意共谋时的实验第58-61页
     ·恶意共谋时的实验第61-64页
     ·二级经验法中置信参数的设置第64页
     ·实验总结第64-65页
   ·问题与讨论第65-67页
     ·用户加入新组群第65页
     ·用户之间与组群之间第65-66页
     ·网络的计算量第66页
     ·模型缺陷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似性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下一篇:面向盲人的个性化图书搜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