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曝气双泥层过滤高效反应器处理堆肥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堆肥渗滤液的产生及特点 | 第14-16页 |
1.2.1 堆肥渗滤液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2 堆肥渗滤液的成分及水质特点 | 第15-16页 |
1.3 堆肥渗滤液的危害 | 第16-17页 |
1.4 堆肥渗滤液的处理方法简介 | 第17-21页 |
1.4.1 物化处理法 | 第17-18页 |
1.4.2 生物处理法 | 第18-21页 |
1.4.3 物化-生物组合工艺 | 第21页 |
1.5 堆肥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7 课题研究特色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7.1 课题研究特色 | 第24-25页 |
1.7.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6页 |
2.1.2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概况 | 第26-28页 |
2.1.3 接种污泥来源及性质 | 第28页 |
2.2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28-32页 |
2.2.1 试验装置 | 第28-30页 |
2.2.2 反应器结构介绍 | 第30-31页 |
2.2.3 工艺流程介绍 | 第31-3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生化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4-68页 |
3.1 试验研究内容 | 第34页 |
3.2 反应器启动阶段试验研究 | 第34-40页 |
3.2.1 试验运行条件 | 第34-35页 |
3.2.2 反应器启动阶段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35-36页 |
3.2.3 反应器启动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3.3 低浓度进水阶段试验研究 | 第40-49页 |
3.3.1 试验运行条件 | 第40-41页 |
3.3.2 水质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3.3.3 负荷提升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3.4 高浓度进水阶段试验研究 | 第49-62页 |
3.4.1 试验运行条件 | 第49-52页 |
3.4.2 水质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3.4.3 负荷提升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62页 |
3.5 试验优势分析及对于后序膜深度处理的意义 | 第62-64页 |
3.5.1 试验优势综合分析 | 第62-64页 |
3.5.2 对膜深度处理的意义 | 第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8页 |
第4章 混凝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堆肥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 第68-86页 |
4.1 混凝、生化组合工艺试验研究内容 | 第68页 |
4.2 试验材料和过程 | 第68-70页 |
4.2.1 试验水质 | 第68-69页 |
4.2.2 混凝剂 | 第69页 |
4.2.3 试验过程 | 第69-70页 |
4.3 混凝+生化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 第70-78页 |
4.3.1 单因素试验 | 第70-74页 |
4.3.2 混凝+生化组合工艺试验运行条件 | 第74页 |
4.3.3 混凝+生化组合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4.4 生化+混凝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 第78-82页 |
4.4.1 单因素试验 | 第78-80页 |
4.4.2 生化+混凝组合工艺试验运行条件 | 第80页 |
4.4.3 生化+混凝组合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4.5 两种组合工艺试验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4.5.1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4.5.2 污泥产量对比分析 | 第84页 |
4.5.3 处理成本对比分析 | 第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90页 |
5.1 结论 | 第86-88页 |
5.2 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