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氯化钾浮选药剂 | 第15-18页 |
1.1.1 捕收剂 | 第15-16页 |
1.1.2 起泡剂 | 第16-17页 |
1.1.3 抑制剂 | 第17-18页 |
1.2 氯化钾浮选机理研究 | 第18-20页 |
1.2.1 离子交换模型 | 第18-19页 |
1.2.2 溶解热模型 | 第19页 |
1.2.3 表面电荷/捕收剂吸附模型 | 第19页 |
1.2.4 界面水结构模型 | 第19-20页 |
1.3 胺类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 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晶体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26-3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7-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2.1 气相色谱法 | 第28-30页 |
2.2.1.1 十八胺与十六烷保留时间确定 | 第28-29页 |
2.2.1.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9-30页 |
2.2.1.3 精密度卖验 | 第30页 |
2.2.1.4 回收率实验 | 第30页 |
2.2.2 金橙-2分光光度法 | 第30-33页 |
2.2.2.1 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 第30-31页 |
2.2.2.2 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31页 |
2.2.2.3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晶体表面的吸附研究 | 第34-4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1.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3.2.1 吸附实验条件 | 第35-38页 |
3.2.2 初始浓度对胺类捕收剂吸附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温度对胺类捕收剂吸附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4 离子体系对胺类捕收剂吸附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盐酸十八胺在氯化钾晶体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 第46-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4.1.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47-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4.2.1 氯化钾晶体颗粒粒径分布分析 | 第48-49页 |
4.2.2 盐酸十八胺在氯化钾晶体颗粒表面吸附动力学 | 第49页 |
4.2.3 盐酸十八胺在氯化钾晶体颗粒表面吸附等温线 | 第49-52页 |
4.2.4 盐酸十八胺在氯化钾晶体颗粒表面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52-53页 |
4.2.5 KCl吸附固相接触角测定 | 第53-56页 |
4.2.6 吸附固相FT-IR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盐酸十八胺对KCl浮选性能的研究 | 第60-6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60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1.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61-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5.2.1 温度对KCl饱和溶液中氯化钾的浮选性能影响 | 第62-63页 |
5.2.2 温度对KCl-MgCl_2和KCl-NaCl-MgCl_2饱和溶液中氯化钾的浮选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5.2.3 饱和盐溶液体系对氯化钾颗粒的浮选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4 浮选与吸附的对应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