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危险驾驶罪概述 | 第14-22页 |
一、立法进程 | 第14-15页 |
二、危险驾驶罪修订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三、“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法律特征 | 第17-22页 |
(一) “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不是行为犯 | 第18-20页 |
(二) “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不应理解为具体危险犯 | 第20-21页 |
(三) “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符合抽象危险犯的特征 | 第21-22页 |
第二章、“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司法适用分析 | 第22-32页 |
一、“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 第22-24页 |
二、“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26页 |
三、“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客体 | 第26页 |
四、“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 | 第26-32页 |
(一) 超员、超速型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素 | 第26-29页 |
(二) 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型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素 | 第29-32页 |
第三章、“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罪名的界限 | 第32-39页 |
一、危险驾驶罪与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 第32-33页 |
(一) 与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 第32-33页 |
(二) 与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的转化 | 第33页 |
二、危险驾驶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 第33-35页 |
(一) 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 第33-34页 |
(二) 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转化 | 第34-35页 |
三、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 第35-37页 |
(一) 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 第35页 |
(二) 与交通肇事罪的转化 | 第35-37页 |
四、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37-39页 |
(一) 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 第37页 |
(二) 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转化 | 第37-39页 |
第四章、“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实践困境及思考 | 第39-47页 |
一、“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实践困境 | 第39-41页 |
(一) 入罪标准不明确 | 第39-40页 |
(二) 刑事诉讼中证据公信力不强 | 第40页 |
(三) 与行政处罚的衔接出现问题 | 第40-41页 |
(四) 量刑方面缺乏标准 | 第41页 |
二、“双超一危”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建议 | 第41-47页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司法适用的混乱 | 第41-43页 |
(二) 加强科技手段以规范证据的固定和使用 | 第43-44页 |
(三) 调整并构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关系 | 第44-45页 |
(四) 统一标准以实现量刑的均衡 | 第45-47页 |
第五章、危险驾驶罪的未来展望 | 第47-49页 |
一、设置兜底条款 | 第47页 |
二、主刑增加有期徒刑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