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宝兴县农业产业有机化发展现状与评价 | 第15-25页 |
·基本概况 | 第15页 |
·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初步建成以大溪乡为核心的有机产业基地 | 第15-16页 |
·有机产品认证速度进一步加快 | 第16-17页 |
·通过品牌创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有机产业发展 | 第17-1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发展 | 第18页 |
·有机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 第18-19页 |
·科技普及和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 第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交通局限性影响了有机农产品销售 | 第19页 |
·有机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 第19-20页 |
·有机产品品牌知名度低下,农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作用小影响了有机产业市场竞争力 | 第20-21页 |
·有机产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不健全,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弱 | 第21-22页 |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制约有机产业发展 | 第22-24页 |
·有机产业链延伸深度不足,产业带动力不强 | 第24页 |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意识比较落后 | 第24-25页 |
3 宝兴县农业产业全域有机化优势与挑战分析 | 第25-30页 |
·优势分析 | 第26-29页 |
·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有机农业基础良好 | 第26-27页 |
·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有机农业市场潜力大 | 第27页 |
·龙头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为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顺利推进奠定保障 | 第27页 |
·政策优势明显,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后盾坚实 | 第27-28页 |
·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有机农业产业产学研优势明显 | 第28-29页 |
·挑战分析 | 第29-30页 |
·地震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发展有机产业助推生态恢复和改善的任务艰巨 | 第29页 |
·地震使宝兴县经济遭到破坏,有机农业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 第29页 |
·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宝兴县面临潜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风险 | 第29-30页 |
·宝兴县平整的土地较少,不利于土地的连片开发 | 第30页 |
·邻近区域有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潜在竞争 | 第30页 |
·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利于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 | 第30页 |
4 宝兴县农业产业全域有机化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 第30-37页 |
·核心理念 | 第31页 |
·全空间 | 第31页 |
·全品种 | 第31页 |
·全周期 | 第31页 |
·全过程 | 第31页 |
·功能定位 | 第31-32页 |
·经济生产功能 | 第31页 |
·观光休闲功能 | 第31-32页 |
·示范带动功能 | 第32页 |
·技术培训功能 | 第32页 |
·富民强县功能 | 第32页 |
·生态涵养功能 | 第32页 |
·功能分区 | 第32-37页 |
·空间结构 | 第32-33页 |
·总体布局 | 第33-34页 |
·功能区划 | 第34-37页 |
5 宝兴县农业产业全域有机化产业规划 | 第37-47页 |
·种植产业规划 | 第37-41页 |
·养殖产业规划 | 第41-42页 |
·加工产业规划 | 第42-43页 |
·物流产业规划 | 第43-44页 |
·休闲旅游产业规划 | 第44-45页 |
·有机产业发展总体进度 | 第45-47页 |
6 宝兴县农业产业全域有机化发展效益预期 | 第47-48页 |
·经济效益 | 第47页 |
·社会效益 | 第47页 |
·生态效益 | 第47页 |
·技术效益 | 第47-48页 |
7 宝兴县农业产业全域有机化的保障措施 | 第48-55页 |
·技术支撑 | 第48页 |
·质量监控 | 第48-49页 |
·科技知识培训 | 第49-50页 |
·对农户开展培训 | 第49-50页 |
·对管理者开展培训 | 第50页 |
·运行机制 | 第50-55页 |
·管理模式 | 第50-51页 |
·运行方式 | 第51-52页 |
·创新合作社运行机制 | 第52-53页 |
·健全有机认证体系 | 第53页 |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