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1株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源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IHNV概述 | 第11-16页 |
·IHNV的分布与危害 | 第11页 |
·IHNV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IHNV基因组及编码的蛋白质特征 | 第12-13页 |
·IHNV基因分型 | 第13-14页 |
·IHNV流行特点 | 第14页 |
·IHNV感染的症状与病理学变化 | 第14-15页 |
·IHNV的诊断与防治 | 第15-16页 |
·虹鳟病害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虹鳟养殖现状 | 第16页 |
·虹鳟病毒性疾病 | 第16-17页 |
2 材料 | 第17-19页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18-19页 |
3 方法 | 第19-25页 |
·病原检测 | 第19-21页 |
·寄生虫学检查 | 第19页 |
·细菌学检查 | 第19页 |
·病毒学检查 | 第19-21页 |
·自然感染虹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21-22页 |
·取材 | 第21页 |
·石蜡切片制备 | 第21页 |
·HE染色和读片 | 第21-22页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 第22页 |
·组织悬液的制备 | 第22页 |
·鲤鱼上皮瘤细胞传代培养 | 第22页 |
·组织悬液接种到EPC细胞单层 | 第22页 |
·病毒液RT-PCR鉴定 | 第22页 |
·回归试验 | 第22-23页 |
·IHNV糖蛋与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23-25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23页 |
·RT-PCR扩增糖蛋白和核蛋白基因 | 第23页 |
·扩增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第23-24页 |
·基因序列测定 | 第24页 |
·糖蛋白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和同源性比较 | 第24-25页 |
·核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4 结果 | 第25-39页 |
·病原检测 | 第25-26页 |
·寄生虫学检查 | 第25-26页 |
·细菌学检查 | 第26页 |
·病毒学检查 | 第26页 |
·自然感染虹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26-30页 |
·临床症状观察 | 第26-28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8-30页 |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 第30-31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30页 |
·病毒液RT-PCR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回归试验 | 第31页 |
·IHNV主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31-34页 |
·G和N基因的扩增、T-克隆与鉴定 | 第31-32页 |
·“Mid-G”基因的系统发育和同源性分析 | 第32-34页 |
·核衣壳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9页 |
·氨基酸序列理化特性分析 | 第34页 |
·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34页 |
·信号肽分析 | 第34-35页 |
·跨膜区域分析 | 第35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35-36页 |
·抗原表位分析 | 第36-37页 |
·糖基化及磷酸化位点的预测 | 第37-38页 |
·系统发育和同源性分析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3页 |
·IHNV的诊断 | 第39-40页 |
·IHNV感染的病理损伤 | 第40-41页 |
·IHNV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2页 |
·IHNV N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3页 |
6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