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11-14页 |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2-14页 |
·按储能机理分类 | 第12-14页 |
·按电解液分类 | 第14页 |
·目前超级电容器材料的研究 | 第14-16页 |
·碳材料的研究 | 第14-15页 |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研究 | 第15-16页 |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 第16页 |
·提高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途径 | 第16-18页 |
·合成新颖的材料 | 第16-17页 |
·合成不同形貌的材料 | 第16-17页 |
·合成高比表面积的材料 | 第17页 |
·合成带有介孔大孔的材料 | 第17页 |
·合成负载、杂化材料 | 第17页 |
·组装不同结构的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 | 第17-18页 |
·本论文涉及的几种电极材料简介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实验药品 | 第20-21页 |
·实验相关仪器 | 第21页 |
·材料性能表征手段 | 第21-2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XRD) | 第2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 | 第21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SEM) | 第21-22页 |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第22页 |
·热重分析(TG) | 第22页 |
·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22-23页 |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性能测试 | 第23-26页 |
·电极极片的制备及组装 | 第23-24页 |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纳米氧化镍的合成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 | 第26-36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页 |
·氧化镍的制备 | 第2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材料的物性表征 | 第27-31页 |
·样品的XRD分析 | 第27-28页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28页 |
·样品的TEM分析 | 第28-29页 |
·样品的 TEM 分析 | 第29-30页 |
·样品的 BET 分析 | 第30-31页 |
·样品的电化学测试 | 第31-34页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1-33页 |
·样品的阻抗和循环寿命测试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Co_3O_4的制备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材料的物性表征 | 第37-41页 |
·样品的XRD分析 | 第37-38页 |
·样品的FT-IR分析 | 第38-39页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39页 |
·样品的TEM分析 | 第39-40页 |
·样品的TGA分析 | 第40-41页 |
·样品的比表面积分析 | 第41页 |
·样品的电化学测试 | 第41-46页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41-43页 |
·样品的阻抗和循环寿命测试 | 第43-44页 |
·样品的两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镍基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48-49页 |
·镍基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材料的物性表征 | 第50-53页 |
·样品的 XRD 分析 | 第50-51页 |
·SEM和TEM表征 | 第51-52页 |
·热重表征(TGA) | 第52-53页 |
·红外表征(FT-IR) | 第53页 |
·镍基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61页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53-58页 |
·三电极循环寿命测试 | 第58-59页 |
·样品的阻抗测试(EIS) | 第59-60页 |
·两电极测试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