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民间舞蹈《夏地亚娜》调查与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缘起及目的 | 第7页 |
| ·研究动态 | 第7-9页 |
| ·“夏地亚娜”舞起源研究 | 第8页 |
| ·“夏地亚娜”舞仪式研究 | 第8-9页 |
| ·“夏地亚娜”舞形态研究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 第9页 |
| ·实地调查法 | 第9-11页 |
| 2.“夏地亚娜”舞蹈的人文生态 | 第11-14页 |
| ·喀什地名 | 第11页 |
| ·喀什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 第11-12页 |
| ·人口与民族生产方式 | 第12-14页 |
| 3.“夏地亚娜”的历史缘起 | 第14-22页 |
| ·“夏地亚娜”名称 | 第14页 |
| ·“夏地亚娜”舞蹈溯源 | 第14-19页 |
| ·历史功能变迁 | 第19-22页 |
| 4.“夏地亚娜”的形态特点 | 第22-34页 |
| ·“夏地亚娜”音乐特征 | 第22-25页 |
| ·旋律、节奏特点 | 第23-24页 |
| ·演奏乐器 | 第24-25页 |
| ·“夏地亚娜”的舞蹈形态特征 | 第25-31页 |
| ·姿态,动律 | 第25-31页 |
| ·服饰特征 | 第31-34页 |
| 5.“夏地亚娜”表演仪式结构与社会功能 | 第34-44页 |
| ·奥达木麻扎祭祀与游览活动 | 第34-37页 |
| ·艾提尕尔广场节日庆典 | 第37-39页 |
| ·婚礼庆典与迎宾仪式 | 第39-41页 |
| ·“夏地亚娜”的社会功能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4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