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分析模型的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课题来源及目标 | 第9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2章 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综述 | 第12-28页 |
·网络常用攻击技术 | 第12-16页 |
·端口扫描 | 第12-13页 |
·缓冲区溢出 | 第13-14页 |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第14-15页 |
·中间人攻击 | 第15页 |
·节点攻击 | 第15-16页 |
·被动防御技术 | 第16-19页 |
·被动防御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防火墙技术 | 第17-18页 |
·入侵检测技术 | 第18-19页 |
·主动防御技术 | 第19-27页 |
·入侵防御系统 | 第20页 |
·蜜罐技术研究 | 第20-24页 |
·多种技术融合的防御技术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网络攻击者行为分析模型的研究 | 第28-41页 |
·行为分析模型的总体设计 | 第28-29页 |
·基于攻击图的分析模型 | 第29-34页 |
·攻击图的构建框架 | 第30-32页 |
·攻击图的生成算法 | 第32-34页 |
·攻击图中环路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一类环路 | 第34-35页 |
·第二类环路 | 第35页 |
·第三类环路 | 第35页 |
·目标最优攻击子图 | 第35-37页 |
·攻击路径 | 第37-39页 |
·攻击路径生成算法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于攻击图的攻击行为评估及处理 | 第41-52页 |
·原子攻击发生概率 | 第41-42页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方法 | 第42-48页 |
·贝叶斯网络定义 | 第42-43页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精确概率计算 | 第43-48页 |
·最短攻击路径的最大发生概率 | 第48页 |
·基于行为学的攻击行为处理 | 第48-51页 |
·攻击预防模块 | 第49-50页 |
·响应单元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主动防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52-66页 |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第52页 |
·系统关键模块实现 | 第52-60页 |
·蜜罐系统 | 第52-56页 |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 第56-58页 |
·击者识别模块 | 第58页 |
·日志数据库 | 第58-59页 |
·策略管理模块 | 第59页 |
·重定向器 | 第59-60页 |
·系统仿真实验 | 第60-62页 |
·实验环境 | 第60页 |
·攻击实验 | 第60-62页 |
·系统实验数据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