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阶段的研究第11页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条件的研究第11-12页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体系框架第14-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页
     ·研究的体系框架第15-16页
   ·结论第16-17页
第二章 我国玉米种植及农业机械化现状第17-24页
   ·我国玉米种植概况第17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第17-21页
   ·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现状第21-23页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提升第21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第21页
     ·农机随农业结构的调整趋向多元化第21-22页
     ·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发展第22页
     ·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焦点第22-23页
   ·结论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第24-32页
   ·玉米收获机械分类及其特点第24-25页
     ·自走式机型第24页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第24页
     ·小麦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式玉米收获机第24-25页
     ·牵引式机型第25页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第25-26页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第26-29页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历程第26页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现状第26-27页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与销售现状第27-29页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玉米种植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第29-30页
     ·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第30页
     ·产品质量差第30-31页
     ·农机手技术低,售后服务不及时第31页
   ·结论第31-32页
第四章 玉米收获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2-39页
   ·自然因素的影响第32-33页
     ·气温影响第32页
     ·地形影响第32页
     ·时差影响第32-33页
   ·经济因素的影响第33-34页
   ·政策因素的影响第34-35页
   ·技术因素的影响第35-37页
     ·对行距适应性影响第35-36页
     ·对玉米播种机的适应性第36-37页
     ·玉米机具质量影响第37页
   ·社会因素的影响第37-38页
   ·结论第38-39页
第五章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39-44页
   ·完善科研推广体系,提高作业效率第39-40页
     ·加强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统一规范玉米种植行距第39-40页
     ·开发研制高性能机具,提高机具作业效率第40页
   ·制定统一价格标准,适当降低玉米收获机械的价格第40页
   ·实行多元化补贴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第40-41页
   ·建立健全社会化科学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第41-42页
     ·提高玉米收获机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第41页
     ·改善技术培训条件,减少培训费用第41-42页
   ·加速市场启动步伐,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7页
   ·本文结论第44-45页
   ·展望第45-46页
     ·玉米跨区作业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第45页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时逢一个良好的机遇期第45-46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池州市为例
下一篇:江淮分水岭地区观光农业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