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口的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18页 |
·文章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文章结构 | 第18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理论述评 | 第20-26页 |
·宏观经济层面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债务-通缩理论 | 第20-21页 |
·货币政策失误说 | 第21页 |
·金融体系不稳定假说 | 第21-22页 |
·安全边界说 | 第22-23页 |
·微观经济层面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挤兑模型 | 第23-24页 |
·信息不对称模型 | 第24-26页 |
第3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传导机制 | 第26-31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概念 | 第26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概念 | 第27-28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效益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商业银行效益性的概念 | 第29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效益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三性影响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 第30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三种性质影响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1-42页 |
·商业银行稳定性测算 | 第31-37页 |
·指标选取及意义解释 | 第31-33页 |
·回归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模型建立 | 第37-42页 |
·变量选取及意义解释 | 第37-38页 |
·实证检验 | 第38-39页 |
·检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第5章 化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 第42-48页 |
·化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热钱的监管 | 第42-43页 |
·合理安排资本项目开放顺序,逐步扩大资本自由度 | 第43-44页 |
·化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本市场实力 | 第44-45页 |
·加强银行的监管体系 | 第45页 |
·推动渐进式市场化利率进程 | 第45-46页 |
·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完善银行退出机制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