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3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废用性肌萎缩 | 第13-17页 |
| ·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机理 | 第13-14页 |
| ·废用性肌萎缩的治疗方法 | 第14-17页 |
| ·肌纤维类型 | 第17-19页 |
| ·大鼠肌纤维分布及构成差异 | 第17-18页 |
| ·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外界环境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转变 | 第19页 |
| ·PGC-1α和线粒体生物合成 | 第19-22页 |
| ·线粒体呼吸功能 | 第22-23页 |
| ·ROS与过氧化氢 | 第23-25页 |
| ·线粒体呼吸链是活性氧产生的重要来源 | 第23-24页 |
| ·过氧化氢和肌萎缩 | 第24-25页 |
| 3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5-49页 |
| ·实验对象与分组 | 第25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 ·训练方法及取材 | 第26-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肌肉力量检测 | 第28-31页 |
| ·定标拉力传感器 | 第28页 |
| ·肌肉力量测定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测试指标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 ·肌肉分型的检测 | 第31-39页 |
| ·用Trizol Reagent抽提总RNA | 第31-33页 |
| ·RNA定性定量检测 | 第33页 |
| ·逆转录介成cDNA第一条链 | 第33-34页 |
| ·PCR反应 | 第34-35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35页 |
| ·温度循环参数 | 第35-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相关仪器和试剂 | 第37-39页 |
| ·骨骼肌线粒体提取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检测 | 第39-42页 |
| ·骨骼肌线粒体提取 | 第39-40页 |
| ·考马斯亮蓝法对提取的线粒体进行蛋白定量 | 第40页 |
| ·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测定 | 第40-41页 |
| ·骨骼肌线粒体提取和呼吸功能测定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 第41-42页 |
| ·骨骼肌PGC-1α和COXIV蛋白表达的测定 | 第42-47页 |
| ·样品准备 | 第42-43页 |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 ·相关仪器和试剂 | 第44-47页 |
| ·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47-49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47页 |
| ·操作步骤 | 第47页 |
| ·计算公式 | 第47页 |
| ·相关试剂和仪器 | 第47-49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49-67页 |
| ·大鼠的一般情况 | 第49-53页 |
| ·大鼠腓肠肌的大体形态观察 | 第49-50页 |
|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比较 | 第50-51页 |
| ·实验前后大鼠骨骼肌湿重体重比 | 第51-53页 |
| ·骨骼肌肌力测试 | 第53-55页 |
| ·肌球蛋白重链Ⅰ、Ⅱa、Ⅱx、Ⅱb基因表达变化 | 第55-57页 |
| ·线粒体呼吸功能 | 第57-61页 |
| ·态3呼吸 | 第59-60页 |
| ·态4呼吸 | 第60-61页 |
| ·呼吸控制比RCR | 第61页 |
| ·蛋白表达 | 第61-65页 |
| ·PGC-1α蛋白表达 | 第63-64页 |
| ·COXIV蛋白表达 | 第64-65页 |
| ·过氧化氢含量 | 第65-67页 |
| 5 分析与讨论 | 第67-81页 |
| ·废用性肌萎缩和不同电刺激干预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废用性肌萎缩和电刺激干预对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69-74页 |
| ·废用性肌萎缩和不同电刺激干预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 第74页 |
| ·线粒体呼吸链中副产物ROS的比较 | 第74-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6 结论 | 第81-82页 |
| 7 问题与展望 | 第82-83页 |
| 8 致谢 | 第83-84页 |
| 9 缩略词表 | 第84-85页 |
| 10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