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Bi3O4Cl基复合催化剂与纳米Cu2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12页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第12-13页
     ·光解水制氢第12页
     ·环境污染治理功能第12-13页
     ·其他应用第13页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降解污染物的反应原理第13-14页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4-17页
     ·半导体能带结构第14-15页
     ·晶相结构第15页
     ·比表面积第15-16页
     ·催化剂粒径大小第16页
     ·催化剂形貌和表面性质第16页
     ·光源和光照条件第16-17页
     ·催化剂用量第17页
     ·反应温度和Ph值第17页
   ·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方法第17-19页
     ·离子掺杂第17-18页
     ·贵金属沉积第18页
     ·表面光敏化第18页
     ·半导体复合第18-19页
     ·开发新型光催化剂第19页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选题依据第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5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实验试剂第21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22-23页
     ·X-射线衍射测试(XRD)第22页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第22页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2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2-23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3页
     ·荧光光谱(PL)第23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3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23-25页
     ·光催化降解反应第23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23-24页
     ·活性物种测试第24-25页
第三章 AgCl/Bi_3O_4C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5-37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部分第25-26页
     ·BiOCl和AgCl的制备第25-26页
     ·Bi_3O_4Cl的制备第26页
     ·AgCl/Bi_3O_4Cl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26-30页
       ·BET表征第26-27页
       ·UV-vis DRS表征第27-28页
       ·XRD表征第28页
       ·SEM和TEM表征第28-30页
       ·XPS表征第30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0-34页
     ·可见光下催化剂AgCl/Bi_3O_4Cl的作用机理第34-35页
   ·结论第35-37页
第四章 Bi_3O_4Cl/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7-46页
   ·引言第37-38页
   ·实验部分第38页
     ·g-C_3N_4的制备第38页
     ·Bi_3O_4Cl的制备第38页
     ·Bi_3O_4Cl/g-C_3N_4复合催化剂的制备第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8-43页
       ·BET表征第38-39页
       ·SEM和TEM表征第39-40页
       ·XRD表征第40-41页
       ·FT-IR表征第41-42页
       ·UV-vis DRS表征第42-43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3页
     ·可见光下Bi_3O_4Cl/g-C_3N_4复合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水热法制备纳米Cu_2O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6-55页
   ·引言第46-47页
   ·试验方法及过程第47-4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Cu_2O的XRD表征分析第48页
     ·反应条件对Cu_2O样品形貌的影响第48-51页
       ·反应温度对Cu_2O样品形貌的影响第48-50页
       ·反应时间对Cu_2O样品形貌的影响第50-51页
   ·Cu_2O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1-53页
     ·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Cu_2O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第52-53页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Cu_2O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结论第55页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串联反应选择性调控高效合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