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视野内的因果关系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因果关系的意义 | 第8-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比较的方法 | 第13页 |
二、文献解读的方法 | 第13页 |
三、历史梳理的方法 | 第13页 |
四、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逻辑因果关系理论的缘起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家的因果思想 | 第15-18页 |
一、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因果思想 | 第15-16页 |
二、亚里士多德的因果思想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近代西方哲学对逻辑因果观发展的影响 | 第18-22页 |
一、经验论因果观引发对归纳法科学性的反思 | 第18-19页 |
二、理性主义因果观触及了推论必然性的拷问 | 第19-21页 |
三、因果关系的逻辑特征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逻辑视野中因果关系思想的发展 | 第23-43页 |
第一节 休谟怀疑主义因果观与归纳逻辑 | 第23-24页 |
一、休谟对归纳提出的挑战 | 第23页 |
二、休谟的心理主义解释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穆勒经验方法因果观与归纳逻辑 | 第24-35页 |
一、穆勒求因五法的确立 | 第24-27页 |
二、穆勒实验方法的内容 | 第27-31页 |
三、对穆勒实验方法的分析 | 第31-33页 |
四、求因五法的限度 | 第33-34页 |
五、穆勒五法的理论价值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勃克斯的因果陈述句理论 | 第35-42页 |
一、勃克斯的因果陈述句逻辑的特征 | 第35-37页 |
二、因果模态与因果蕴涵 | 第37-38页 |
三、因果陈述句逻辑的形式系统概述 | 第38-41页 |
四、因果陈述句逻辑的创新价值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现代归纳逻辑发展中的因果关系价值指向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确证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性 | 第43-46页 |
一、增强归纳推理的可证性 | 第43-44页 |
二、满足归纳原则的永真性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内蕴现代归纳逻辑的演绎式辩护 | 第46-51页 |
一、凯恩斯的概率演算 | 第46-48页 |
二、卡尔纳普的证实概率 | 第48-50页 |
三、莱欣巴赫的极限频率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奠基归纳逻辑现代转型的路向 | 第51-55页 |
一、因果模态逻辑的方向 | 第52-53页 |
二、概率逻辑的方向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