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不同沙地植物联合细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荒漠化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荒漠植物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10页 |
·微生物在荒漠化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植物联合细菌的概念与发展 | 第12-18页 |
·植物联合细菌的概念 | 第12-13页 |
·植物联合细菌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植物联合细菌多样性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植物联合细菌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 第16-18页 |
·植物联合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3页 |
·土壤细菌Miseq高通量测序 | 第23-24页 |
·可培养细菌形态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4-26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63页 |
·民勤不同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变化特征 | 第27-32页 |
·基于高通量技术的细菌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9页 |
·高通量测序统计学分析 | 第32-33页 |
·细菌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3-39页 |
·荒漠植物联合细菌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9-59页 |
·可培养联合细菌最适分离体系建立 | 第39页 |
·可培养联合细菌形态多样性及菌群浓度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可培养联合细菌遗传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59页 |
·不同实验方法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结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细菌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