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严歌苓创作心理的形成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奇异的人生经历 | 第13-17页 |
一、童年阴影下的阳光 | 第14-15页 |
二、军旅的磨练与升华 | 第15-16页 |
三、移民与价值观重塑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双重植入 | 第17-21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 第18-19页 |
二、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独特的形象塑造 | 第21-41页 |
第一节 奇特人物:失语、失根的小人物 | 第21-29页 |
一、失语的农民工 | 第21-25页 |
二、失根的寄居者 | 第25-29页 |
第二节 奇异恋情:违反伦常的情爱 | 第29-37页 |
一、扭曲的同性恋 | 第29-32页 |
二、不伦的师生恋 | 第32-36页 |
三、错位的忘年恋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奇妙人生:中心与边缘的轮回 | 第37-41页 |
一、英雄:从中心到边缘 | 第37-39页 |
二、妓女:从边缘到中心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独特的叙事艺术 | 第41-67页 |
第一节 多维的叙事角度 | 第41-53页 |
一、人称的灵活转换 | 第41-44页 |
二、视角的巧妙运用 | 第44-51页 |
三、叙述者的精心安排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交错的叙事时间 | 第53-58页 |
一、不同的时空向度 | 第54-55页 |
二、双重的时间序列 | 第55-58页 |
第三节 鲜明的影像叙事特质 | 第58-67页 |
一、叙事的可视性 | 第58-62页 |
二、叙事的可听性 | 第62-67页 |
第四章 多元的文化诉求 | 第67-85页 |
第一节 凸显人文关怀 | 第67-74页 |
一、为弱者宣言 | 第67-69页 |
二、为人性张目 | 第69-72页 |
三、反抗“异化” | 第72-74页 |
第二节 彰显女性主义 | 第74-78页 |
一、寻找女性特质 | 第74-76页 |
二、追求雌雄同体 | 第76-78页 |
第三节 致力文化融合 | 第78-85页 |
一、他者眼中的东方 | 第78-79页 |
二、强弱文化的对立 | 第79-82页 |
三、寻找和解之路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后记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