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3-14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4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5-22页 |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15-19页 |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修理、更换、退货的区别 | 第17-18页 |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强制收回的区别 | 第18-19页 |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售后服务的区别 | 第19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程序及认定标准 | 第19-22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程序 | 第19-20页 |
·缺陷产品的认定标准 | 第20-22页 |
3 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 第22-30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22-24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体系 | 第22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机关 | 第22-23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惩罚机制 | 第23-24页 |
·缺陷产品的召回方式 | 第24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24-27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体系 | 第24-25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机构 | 第25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惩罚机制 | 第25-26页 |
·缺陷产品的召回方式 | 第26-27页 |
·两大法系关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0页 |
·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产品召回制度 | 第27页 |
·规定广泛的召回对象 | 第27-28页 |
·建立各司其职的监管机构 | 第28页 |
·设立严厉的惩罚机制 | 第28-29页 |
·采取强制认证与自愿召回的模式 | 第29-30页 |
4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30-38页 |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0-32页 |
·产品召回的一般规定 | 第30-31页 |
·特殊领域内产品召回的规定 | 第31-32页 |
·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层次偏低 | 第32-33页 |
·缺陷产品召回对象的范围狭窄 | 第33-34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界定标准不明确 | 第34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部门分工不清 | 第34-35页 |
·缺陷产品召回的惩罚力度不足 | 第35页 |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配套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缺乏产品安全预警制度和事故处理机制 | 第35-36页 |
·缺乏权威的检测机构 | 第36页 |
·缺乏顺畅完善的信息系统 | 第36-37页 |
·缺乏缺陷产品召回的保险制度 | 第37-38页 |
5 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 | 第38-45页 |
·完善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体系 | 第38-40页 |
·完善相关法律 | 第38-40页 |
·制定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 | 第40页 |
·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的具体规定 | 第40-42页 |
·统一召回对象的认证标准 | 第40-41页 |
·明确监管机关的职责范围 | 第41页 |
·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机制 | 第41-42页 |
·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 第42-45页 |
·建立缺陷产品预警机制 | 第42页 |
·设立专门的鉴定机构 | 第42-43页 |
·构建全国性信息系统 | 第43页 |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保险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