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衡州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永兴县花鼓戏剧团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2页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7页
   ·研究现状第7-10页
     ·湖南戏曲历史发展研究第8页
     ·湖南花鼓戏音乐本体研究第8-9页
     ·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研究第9页
     ·衡州花鼓戏的相关研究第9-10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技术路线及创新程度。第10-12页
     ·主要思路第10页
     ·技术路线第10页
     ·重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第10-12页
2 衡州花鼓戏的概述第12-25页
   ·衡州花鼓戏的历史第12-15页
     ·古衡州的历史人文地理第12页
     ·衡州花鼓戏的源流第12-14页
     ·衡州花鼓戏的流行区域第14页
     ·衡州花鼓戏与其他剧种第14-15页
   ·民间戏班和国营剧团第15-19页
     ·民间戏班第15-16页
     ·当前国有衡州花鼓戏剧团第16-19页
   ·衡州花鼓戏的音乐第19-22页
     ·川子调第19-20页
     ·呐子牌子第20-21页
     ·丝弦小调第21-22页
   ·衡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第22-23页
   ·衡州花鼓戏的表演第23-25页
     ·《打铁》中的打铁动作第23-24页
     ·《扯笋》梯技动作第24页
     ·《小上南京》中的模拟皮影人物动作第24-25页
3 田野调查——永兴县花鼓戏剧团传承个案第25-43页
   ·永兴县花鼓戏剧团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第26-32页
     ·剧团的沿革第26-27页
     ·剧团成员构成第27-29页
     ·剧团的收入与支出第29-30页
     ·演员的收入第30页
     ·剧团与周边专业剧团、当地民间戏班的竞争第30-31页
     ·演出场次和新作品的创作第31-32页
   ·剧团传承人调查第32-39页
     ·传承图谱第32-34页
     ·传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第34页
     ·传承人个人生活史第34-37页
     ·对代表传承人的资金扶持第37页
     ·对传承人调查的思考第37-39页
   ·民俗活动中的传承——永兴县花鼓戏剧团的演出调查第39-43页
     ·活动背景调查第39-41页
     ·演出观察第41-43页
4 关于衡州花鼓戏的传承的现时思考第43-49页
   ·衡州花鼓戏的价值功能分析第43-44页
   ·衡州花鼓戏的生存困境第44-46页
   ·保护和发展衡州花鼓戏的建议及措施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附录第50-59页
 附录一: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收录剧本第50-51页
 附录二:永兴县花鼓戏剧团历年创作剧目获奖及发表情况第51-53页
 附录三:部分演员简介第53-55页
 附录四: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演出制度第55-57页
 附录五:田野照片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中莱波雷洛的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
下一篇:论油性媒介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