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亳白芷产地的调查研究 | 第17-21页 |
1 方法 | 第17页 |
2 结果 | 第17-20页 |
·亳白芷的种质来源 | 第17页 |
·亳白芷的种植历史 | 第17-18页 |
·亳白芷的种植及产地加工概况 | 第18页 |
·亳白芷的药材性状特征 | 第18-19页 |
·亳白芷的药材性状特征与其他白芷的区别 | 第19-20页 |
3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亳白芷不同部位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 第21-41页 |
1 试验器材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页 |
·样品 | 第21-22页 |
2 方法 | 第22-29页 |
·KED模式下ICP-MS工作参数 | 第22-23页 |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内标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4-29页 |
3 结果 | 第29-38页 |
·元素的含量 | 第29-33页 |
·元素的富集系数 | 第33-36页 |
·元素的相关性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微波消解溶剂的优化 | 第38页 |
·消除ICP-MS中的干扰问题 | 第38页 |
·12 个样地亳白芷药材中16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38-39页 |
·元素的富集作用分析 | 第39页 |
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亳白芷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动态变化研究 | 第41-52页 |
1 试验器材 | 第41-43页 |
·仪器 | 第41页 |
·对照品和试剂 | 第41-42页 |
·样品 | 第42-43页 |
2 方法 | 第43-47页 |
·色谱条件 | 第43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3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3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3-47页 |
3 结果 | 第47-51页 |
·22 个白芷样品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 第47-48页 |
·12 个样地亳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分析 | 第48页 |
·4 个产地白芷的HPLC图谱 | 第48页 |
·4 个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含量分析 | 第48-49页 |
·无机元素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不同采收期亳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页 |
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亳白芷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 第52-59页 |
1 试验器材 | 第52-53页 |
·仪器 | 第52页 |
·对照品和试剂 | 第52-53页 |
·样品 | 第53页 |
2 方法 | 第53-57页 |
·色谱条件 | 第53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3-54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54-57页 |
3 结果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页 |
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亳白芷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59-78页 |
1 试验器材 | 第59-61页 |
·仪器 | 第59页 |
·对照品和试剂 | 第59-60页 |
·样品 | 第60-61页 |
2 方法 | 第61-67页 |
·色谱条件 | 第61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61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1-62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62-67页 |
3 结果 | 第67-76页 |
·共有峰的标定 | 第67-68页 |
·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 第68-71页 |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 第71-73页 |
·聚类分析 | 第73-74页 |
·4 个产地白芷的指纹图谱比较 | 第74-76页 |
4 讨论 | 第76-78页 |
·提取工艺的优选 | 第76页 |
·检测波长及柱温的选择 | 第76页 |
·亳白芷指纹图谱的分析 | 第76-78页 |
全文小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综述 | 第8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个人简介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