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致谢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空间叙事转向 | 第11-13页 |
三、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围城》的空间叙事类型 | 第14-25页 |
一、地理空间 | 第15-18页 |
1、地理空间的转换 | 第15-16页 |
2、环状形态的呈现 | 第16-18页 |
二、文化权力空间 | 第18-22页 |
1、家乡、三闾大学---封闭型文化权力空间 | 第18-20页 |
2、女性压抑的个体空间 | 第20-22页 |
三、心理空间 | 第22-25页 |
1、众里身单的个人天地 | 第23-24页 |
2、孤独背后的内省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围城》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 | 第25-33页 |
一、沙龙式空间意象 | 第25-28页 |
1、苏家客厅、旅店 | 第26-27页 |
2、沙龙式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 | 第27-28页 |
二、道路式空间意象 | 第28-31页 |
1、连接不同空间,制造相遇情节 | 第29-30页 |
2、精神上的漂泊‐‐‐形成隐喻的道路 | 第30-31页 |
三、围城意象 | 第31-33页 |
1、进‐‐‐出的永恒循环 | 第31-32页 |
2、悲剧性的人生困境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围城》空间叙事技巧 | 第33-40页 |
一、空间的具体选择 | 第33-35页 |
二、空间的表现技巧 | 第35-37页 |
三、空间与时间 | 第37-40页 |
1、压缩时间 | 第37-39页 |
2、突出空间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书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