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7页 |
2 杨时社会控制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7-23页 |
·杨时的人生经历 | 第17-19页 |
·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深重的社会危机 | 第19-20页 |
·士人政治主体意识的高涨 | 第20-23页 |
3 杨时社会控制思想的哲学依据 | 第23-36页 |
·“以理为本”的本体论 | 第23-28页 |
·盖天下皆是一理 | 第23-25页 |
·理一分殊 | 第25-28页 |
·“人性本善”的人性论 | 第28-31页 |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 | 第28-30页 |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 第30-31页 |
·“道义至上,以义制利”的义利观 | 第31-36页 |
·道义至上,重义轻利 | 第32-33页 |
·以义制利,见利思义 | 第33-36页 |
4 以“治世”为目标的外在控制思想 | 第36-57页 |
·君臣关系与社会稳定 | 第36-47页 |
·为君之道 | 第36-40页 |
·为臣之道 | 第40-44页 |
·君臣关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理财当以养民为先”的经济控制思想 | 第47-51页 |
·为民制产 | 第47-49页 |
·反对禁榷 | 第49-51页 |
·官吏任免与社会控制 | 第51-54页 |
·知人善任 | 第51-53页 |
·谨防宦官 | 第53-54页 |
·边境安宁与社会稳定 | 第54-57页 |
5 以“正心”为目标的内在社会控制思想 | 第57-68页 |
·去胜心,循天理 | 第57-60页 |
·尽心知性 | 第57-59页 |
·克己复礼 | 第59-60页 |
·道德教化 | 第60-68页 |
·“学为圣人”——道德教化的目标 | 第61-62页 |
·“格物,致知”——道德教化的方式 | 第62-68页 |
6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