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理论视角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南丹中堡苗族的人文生态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南丹中堡苗族的族源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南丹中堡苗族的生存环境 | 第23-27页 |
一、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二、产业经营 | 第24-25页 |
三、日常生活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南丹中堡苗族的民俗形态与特征 | 第27-29页 |
一、人生礼仪风俗 | 第27-28页 |
二、民族节日风俗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源流、形制与制作工艺 | 第29-42页 |
第一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装艺术的源流 | 第29-32页 |
一、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第29-31页 |
二、与周边民族服饰的比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形制 | 第32-39页 |
一、男子传统服饰 | 第32-33页 |
二、女子传统服饰 | 第33-38页 |
三、儿童传统服饰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 | 第39-42页 |
一、浆染工艺 | 第39-40页 |
二、刺绣工艺 | 第40-41页 |
三、织锦工艺 | 第41页 |
四、银饰工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的艺术分析 | 第42-50页 |
第一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造型结构的艺术分析 | 第42-43页 |
一、轮廓造型 | 第42页 |
二、着装方式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南丹中堡苗族图案的艺术分析 | 第43-48页 |
一、纹样的分布和表现方式 | 第43-44页 |
二、纹样的类型和象征意义 | 第44-48页 |
第三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色彩的艺术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50-61页 |
第一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 第50-52页 |
一、与服饰原料相关的传说故事 | 第50页 |
二、与服饰制作相关的传说故事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信仰体系 | 第52-57页 |
一、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与自然崇拜 | 第52-55页 |
二、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与图腾崇拜 | 第55页 |
三、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与祖先崇拜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文化阐释 | 第57-61页 |
一、族群认同的有效方式 | 第57-58页 |
二、社会角色的区别标识 | 第58-59页 |
三、女性文化的集中体现 | 第59-60页 |
四、历史记忆的深刻烙印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变迁与发展 | 第61-73页 |
第一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变迁表现 | 第61-66页 |
一、传统服饰艺术衰落化 | 第61-62页 |
二、材质工艺工业化 | 第62-64页 |
三、装饰图案简单化 | 第64页 |
四、交易人群多样化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艺术的变迁的原因 | 第66-70页 |
一、商品经济的影响 | 第66-67页 |
二、思想观念的变化 | 第67-69页 |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南丹中堡苗族服饰的发展机遇 | 第70-73页 |
一、活态化保护传承 | 第70-71页 |
二、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页 |